本书稿为作者何向阳《人格论》的第一卷。作者在人格历史的思想长河中逐一梳理西方文化学、心理学发展史中对于人格心理学的奠基与建立起过重大促进作用的学术观点,同时回顾中国思想史中与人格思想相关的对于人的“模式”的探索,探讨两种文化的在人格探索与研究中的相互作用。[1]
何向阳,1966年10月生,安徽安庆人。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出版理论批评与学术随 笔《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肩上是风》、《自巴颜喀拉》、《思远道》、《梦与马》、《夏娃备案》、《镜中水未逝》、《立虹为记》、《彼黍》等,主编《知 识女性文丛》等。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成果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理论评论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等,2006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 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前言
导言
章人格理论纂要
节人格定义
一、词源:面具的隐喻
二、盘根错节的生长期
三、开放的自我
四、回到隐喻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
一、边界
二、核心
三、线索
第二章西方人格理论的主要流脉
节人文思潮
一、分期
二、角色
1.“逻各斯”
2.“金,银与铜铁”
三、巨人
1.复兴:巨人时代
2.启蒙:理性与经验
四、自我
1.现代时期
2.理想及其冲突
3.人的问题
4.两座山峰
5.人格主义
6.杂语时代
7.补充场景
第二节人格设计师们
第三章中国人格思想的重要取向
节从神到儒的历史
一、神
二、英雄神话
三、天子
四、儒
1.圣人
2.君子
3.孔子与儒士
4.祭司
5.成人
第二节真人到隐士的过程
一、道
1.天人
2.圣人
3.真人至人神人
4.蝴蝶梦
……
第四章人格理论在人文学科中的位置
第五章人格理论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及意义
缀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