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吸蜜鹦鹉

虹膜吸蜜鹦鹉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1835
脊索动物门
虹膜吸蜜鹦鹉
鹦形目
别称 五彩鹦鹉
中文学名 虹膜吸蜜鹦鹉
亚科 吸蜜鹦鹉亚科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物种名称】 虹膜 吸蜜鹦鹉
   【又 名】
   【拉丁学名】 Trichoglossus iris
  Psitteuteles iris
   【英文名称】 Iris Lorikeet
   【科属分类】 鸟纲(Aves)、 鹦形目、 鹦鹉科、 吸蜜鹦鹉族
   【整体概述】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0到22公分(8到8.5吋)
  亚种:目前有3种已知亚种分别
  1.Iris Lorikeet(Trichoglossus i. iris)
  2.Ruby-capped Lorikeet(Trichoglossus i. rubripileum)
  3.Wetar Lorikeet (Trichoglossus i. wetterensis)
  简介:这种 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前端、眼睛附近为 橘红色;耳羽附近为紫红色;头顶後方为蓝灰色,有些鸟会零星的分布些绿色的羽毛;胸部和腹部、翅膀内侧和尾巴内侧羽毛为黄绿色;胸部的羽毛带有绿色 滚边;尾巴羽毛上方为绿色,内侧橄榄黄; 鸟喙橘红色,尖端黄色;虹膜棕色。母鸟头部零星分布些绿色羽毛,脸颊偏黄绿色。幼鸟和母鸟的羽色相同,头顶仅有分布一小块红色。
  虹彩吸蜜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区、次要植被区、高约1500米充满林木的开阔乡村地区。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4到10只左右的 小群体活动,偏好在比较高大的树木上活动,平常隐身於浓密的林间,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相当良好的掩蔽,所以除非他们争吵鸣叫,否则很难被人察觉;他们在觅食的时候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飞行的时候则会发出比较高音频的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
   【地理分布】 印尼的 帝汶岛西部
   【繁 殖】
  虹彩吸蜜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浆果和昆虫等为食。他们在野外的繁殖生态不详;人工豢养的虹彩吸蜜繁殖难度并不高,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2到55天。幼鸟离巢後,亲鸟仍然会餵养他们3到4周。
   【保护级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