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吸蜜鹦鹉

翠绿吸蜜鹦鹉

命名者及年代 Hartert,1896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Neopsittacuspullicauda
脊索动物门
保护状况 IUCN无危
动物界
翠绿吸蜜鹦鹉
中文学名 翠绿吸蜜鹦鹉
鹦鹉科
亚种 3亚种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翠绿吸蜜鹦鹉身长18厘米。体重28-4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顶和颈部的绿色带有些许条纹;颈部带有橄榄棕色,前额和鸟喙之间黑绿色;脸颊带有黄绿色的条纹;喉咙、胸部、腹部、翅膀内侧覆羽、内侧飞行羽的宽广带状条纹为红色;尾巴上方羽毛红底绿色,内侧深橄榄绿色;鸟喙橙色,虹膜红色。幼鸟体色较深,胸部和腹部零星分布些许绿色的羽毛。[1]

栖息环境

翠绿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山区森林、森林边缘、介于2300米到3660米之间连接部分开垦过的区域;偶尔会到约800米低纬度的地区活动。[1]

生活习性

平时翠绿吸蜜鹦鹉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偶尔会聚集高达30只的数量于花朵盛开的树上觅食,有时候也会看到与同属中的马呈氏吸蜜鹦鹉(Musschenbroek's Lorikeet)一起集结于高地;生性活泼好动,在林间会用鸟喙辅助灵活的攀爬;它们飞行的速度很快,会伴随刺耳的尖叫声,因此相当显而易见。[1]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新几内亚东南部山区。

繁殖方式

翠绿吸蜜鹦鹉主要以花朵、花蜜、花粉、浆果、软性种子和较小的硬种子为食。它们在野外的繁殖季为10月;人工豢养的翠绿吸蜜鹦鹉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为25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46到48天。如果惊扰亲鸟育雏,亲鸟很可能会咬死幼鸟或是拔去幼鸟的毛。[1]

亚种分化

翠绿吸蜜鹦鹉(3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英文名称
1. 翠绿吸蜜鹦鹉指名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pullicauda merald Lorikeet
2. 翠绿吸蜜鹦鹉新几内亚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alpinus Orange-breasted Emerald Lorikeet
3. 翠绿吸蜜鹦鹉巴布亚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socialis Huon Emerald Lorikeet

[2]

保护级别

翠绿吸蜜鹦鹉(3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英文名称
1. 翠绿吸蜜鹦鹉指名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pullicauda merald Lorikeet
2. 翠绿吸蜜鹦鹉新几内亚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alpinus Orange-breasted Emerald Lorikeet
3. 翠绿吸蜜鹦鹉巴布亚亚种 Neopsittacus pullicauda socialis Huon Emerald Lorikeet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