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建史官公社,1984年改乡,辖孙家山、郭家山、史家山、段家山、武庄、洞耳、史官、西章、东丰乐、贺苏、东城、首居、贾家庄、狄家河14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烤烟、苹果。乡镇企业以建筑、建材、粮油加工为主,农业主产有小麦、玉米、烤烟、苹果,旅游业以仓颉庙为主,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地区发展。
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仓颉庙的建筑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
仓颉庙占地17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为48米。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西边为一条宽10米,深约2米的沟壑。仓颉庙的三门,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庙院内古树参天,有48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千年,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
中华仓颉碑林位于仓颉庙东侧,内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立有仓颉鸟迹书和常用字衍化碑百余通以及古今文化及政商名人为仓颉庙题词碑多通。碑林内建有中华汉字史馆,再现了当年仓颉造字的过程,展示了汉字的衍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