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苓

中文名 董玉苓
职业 艺术京剧演员
别名 华宛云
籍贯 北京
去世年月 2010年4月
目录导航

生平简介

董玉苓原名叫华宛云,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天津,八岁学戏,曾得赵绮霞、万连元等名师指教。十三岁参加了小蘑菇常宝堃领衔的兄弟剧团,常见这个小姑娘既有嗓子又有灵气就着力培养提拔,不久就跟荷花女并肩挂了头牌。兄弟剧团是以曲艺演员为主的文明戏和话剧班子,在天津很红。但董玉苓更醉心于京剧艺术,十五岁后就自己组班专唱京戏,在天津中国戏院一炮打响。

唱红了之后她并不满足,十六岁又通过她伯父引荐,拜在尚小云先生名下。董的伯父名董子鹤,是顺天医院院长。顺天医院是梨园公会嘱托的医疗单位,与梨园各位名角交好。虽有这近水楼台之便,根本上还是靠董玉苓天资好尚先生才收。尚小云听她唱了几句,立刻说:“这孩子真是条金嗓子!我收了。

”拜师后董玉苓头一次在开明打炮演出,尚小云就亲自为她把场。所以董玉苓唱《玉堂春》那天,唱到请崇老伯打听一下,有去南京的人给王公子捎个信时,演崇公道的马富禄就当场抓了个彩说:“看在你师父尚小云的面子上,我就给你问问去吧!”
董玉苓在艺术上永不自满,不拘门户。学过尚派表演,又拜到荀慧生门下。荀先生对董玉苓的艺术天份也很器重。在拜师会上说:“我又收了个光彩夺目的学生。”
董玉苓不固定在一个城市演出,十五岁起和老生郭少衡共同组班“苓剧社”,就到处跑码头。东到山东半岛,西到川西盆地,南到南京、上海,北到哈尔滨、牡丹江,可谓唱遍全国,到处都有她的知音。到成都演出时,张大千看后对董玉苓说:“你的表演水平,出乎我的预料。

好!”又对郭少衡说:“你的黄天霸很像杨小楼,我最爱听杨小楼的戏。”郭少衡喜欢书画,到西安拜赵望云为师,到四川又拜张大千为师,董玉苓受其影响,也跟着学起书画来。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感情,产生了爱情,1948年在宝鸡演出时正式结为夫妻。从此患难与共。
解放后董、郭一度参加川西军区文工团,后来因郭患病退役,回到北京在朝阳区京剧团挑班,随后又到广西柳州、吉林通化、云南个旧等地。“文化大革命”时他们在河北邢台,蒙造反派照顾,戏箱、资料、包括张大千送的画幅全部抄光烧净,两人只身回到北京。十多年只靠郭少衡卖画为生。1978年拨乱反正,两人才到北京戏校担任起教学工作来。可惜不久郭少衡就逝世了。她一生坎坷,“文革”中更是惨遭迫害,以致息影舞台30年。文革后,董玉苓先生的关系落在北京戏校,在校教课,退休后,在家课徒。

友人追思

北平拜师

1945年初夏,京剧旦角演员董玉苓已经是苓剧社社长兼主演,在天津、济南演出走红。那时她的父母先后谢世,只身住在北平李铁拐斜街董子鹤伯父家中。董子鹤是顺天医院院长。顺天医院是梨园公会的嘱托医疗单位,与京剧界交往甚密。董子鹤与尚小云、赵砚奎(尚小云的管事,张君秋的岳父)是世交。董玉苓提出拜师的要求后,由董子鹤做主,拜尚小云为师。尚小云也认为董玉苓聪明好学,嗓音又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旦角演员。适逢其会,他们很快就办了拜师仪式。拜师会是7月7日在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饭庄举行。邀请到场的嘉宾有尚小云的夫人王蕊芳,有京剧界的马连良、荀慧生、金少山、小翠花、奚啸伯、韦三奎、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等。拜师后的第二天起,董玉苓于北平开明戏院连演三天打炮戏。

戏院的舞台台口处摆满了众亲友赠送的花篮。二天的戏票不多时全都卖光了。7月9日演出《全部玉堂春》,由迟子俊在幕前宣布:“今天的演出由尚先生亲自为他的爱徒董玉苓把场,现在演出开始。”尚先生为董玉苓把场之后,就到楼上包厢看戏。由董玉苓饰苏三,陈盛太饰王金龙,雷喜福的蓝袍,马富禄先扮演沈燕林,后饰祟公道。在演出中董玉苓的嗓音越唱越亮,越唱越冲,一炮打响。马富禄临场发挥,在台上抓了一个哏。当苏三请求解差崇公道去打听有没有去南京的客商,欲为情人王金龙捎个信儿时,马富禄插入台词:“好吧,看在你师父尚小云的面子上,我给你问问去!”台下观众骤然响起一片掌声。尚小云看完演出,由董子鹤陪同他到后台,他对董子鹤说:“玉苓这孩子真是一条金嗓子。

”第二天下午,董玉苓到尚老师家里去征询老师对《玉堂春》演出的意见。尚老师说:“只有好嗓子还不行,还必须练嘴里的劲头儿,包括吐字和韵味。”尚小云并对当晚即将演出的《王宝钏》一戏谈了些应注意的地方。尚小云做了"跑坡"和"进窑"的身段、表情的示范表演。薛平贵由迟世恭扮演,王宝钏由董玉苓扮演。董玉苓在演出时按照尚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演出效果异常的好。

例如,“跑坡”的表演,王宝钏(白):“军爷那边有人来了。”薛平贵(白):“在哪里?”这时王宝钏趁薛平贵转移视线的功夫,急速用右手把菜篮子拿到手,然后又将菜篮子在背后倒至左手,跑过半圆场,做卧鱼,用右手抓起一把土,站起身突然向薛平贵的脸上一扬,(唱):“急忙跑回寒窑前”。在小锣伴奏下,转身跑“S”形的半圆场,急下场。得到观众的满堂好。这是董玉苓从演出这出戏以来从没有过的强烈效果。

青岛学戏

1953年春,董玉苓与郭少衡带着演出小组,去青岛演出。在永安大戏院演出《白门楼》、《玉堂春》、《王宝钏》、《福寿镜》等。稍后,尚剧团也到了青岛。董玉苓主动为老师腾出永安大戏院,另去青岛东镇的光陆戏院演出。尚小云日场上演《峨媚酒家》、《墨黛》时,董玉苓、郭少衡决定回了白天的演出,去观摩尚老师演出。由董玉苓记录尚老师的唱念做打,郭少衡记录舞台的总体设计,琴师索天靖记录文武场。共用四个白天的时间将两个剧目全部记录整理完毕。晚上照常坚持在光陆戏院演出。尚剧团在青岛结束演出的前三天,董玉苓、郭少衡突击排练两个剧目,一举成功。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尚小云亲授,董玉苓、郭少衡主演《峨媚洒家》、《墨黛》近期公演”。尚小云看到广告后,为之一惊。

他不曾记得教过董玉苓这两出戏。董玉苓、郭少衡到了尚老师的住处,请教应如何把戏演好。尚小云手中拿着报纸先问道:“这两出戏,你们已经贴出来了,我什么时候教你们的?”。董玉苓笑脸相迎,从容答道:“您在台上演,我们在台下学,这还不是您亲授的吗!”董玉苓趁此机会详细地把观摩学习、突击排练过程等情况一一秉报了一遍。尚小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连连称赞说:“好!好!待我们在青岛演出任务结束,我不随团马上走,留下来看你们的演出。”董玉苓主演《峨嵋酒家》搬上舞台的当天,给尚老师留下专席。尚小云坐着汽车来到戏院,他没去前台坐席,而是径直奔后台去看董玉苓的化妆,并进行了指导。大幕拉开以后,前三场演完了,尚小云放心了。第四场开场前加大缓锣,打缓锣后,前台经理上台对观众说:“观众同志们!今天晚上演出的《峨嵋酒家》是由尚小云同志亲自为他的爱徒董玉苓把场,现在我们请尚小云同志与观众见面。”尚小云身着一身灰色中山服上场。观众沸腾,热烈鼓掌。尚小云接连三次登台答谢,观众才平静下来,继续观看演出。董玉苓饰杨秀英在大锣、西皮慢板中上场,此时尚老师在侧幕后边说:“别慌,沉住气!”。董玉苓上场表演的身段、唱腔、做派完全都是尚派的,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全剧演出结束后,尚小云左手拉着董玉苓,右手拉着郭少衡与全体演员一起上台谢幕。观众又是热烈鼓掌不停,共谢幕三次。最后一次尚小云只身上场谢幕,大幕才徐徐地闭上。

西安拜别

1966年“文革”开始了。所有的戏曲传统剧目都被禁锢了。尚小云在西安,董玉苓在北京,师徒相距千里之遥,难得相见。1973年8月,董玉苓冒着风险只身前往西安。她不顾一切,渴望见到恩师尚小云,那怕就是与恩师一起呆上几分钟的时间,也不虚此行。这时的尚小云早已被批斗过了,也住过了“牛棚”,被解除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的职务。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家里听候最后的“审查结论”。董玉苓的生活处境也相当的艰难。她被下放到街道的工厂劳动改造,勉强糊口度日。她给恩师带了些北京“天源”的酱菜和凭购货证购买的芝麻酱,给师娘带了一条牡丹牌香烟,这真可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啊!他们此次师徒相见,并没有抱头痛哭,也没有流泪,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他们未敢谈及京剧艺术的前途命运如何,大批的戏曲艺术工作者的出路何在?而是相互庆幸大难之中一息尚存。尚小云给董玉苓讲了一个发生在“文革”初期的不可忘怀的故事:那是在一个严冬的日子里,尚小云和他的夫人王蕊芳一起被关在“牛棚”里。有一个不披露姓名的中年男子,穿着棉大衣,带着白色大口罩,看不清他的真切面容,此人曾多次用小手帕包着烧饼夹酱肉,把它投向尚小云夫妇的面前。那人投放食品后,还小声地叨念着一句只能被尚小云夫妇俩听得见的寓言式的警句:“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待到凤凰旧毛来长齐,凤凰还是凤凰,鸡还是鸡。”这警句的内涵是不言而喻的。尚小云认为这是一位心地坦荡的君子,尽他的最大可能给予受囹圄苦的好人以帮助和关怀。要承受这一时的磨难,黑夜过去将是天明。尚小云也就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活下来。董玉苓听了这个故事,眼含泪花笑着说:“您的命大呀!”。为了使恩师心情欢畅,董玉苓请尚小云、赵望云(画家)、尚长荣(尚小云的三子)和尚长荣的两个孩子等一起到照相馆合影,算是师徒西安相聚的纪念。照片上边注有:“1973年8月9日于西安合影”的字样。这照片保留至今,竟成为尚小云与董玉苓的永别纪念了。

追悼会

一代名伶董玉苓先生追悼会2010年4月8日上午9:30在北京友谊医院告别厅举行。到会的有北京戏校师生和生前友好四十多人。 戏剧界、曲艺界、书法界的人士:吴素秋、梅葆玖、李砚秋、刘曾复、马少波、谭元寿、姜凤山、杜近芳、刘雪涛、邓友梅、欧阳中石、路顺、李玉芙、孙毓敏、童葆苓、李金生、李滨生、侯少奎、张三全、张四全、孙明珠、燕守平、马小曼、常宝华、常贵田、常贵祥、刘希玲、蔡英莲、郑岩、荀浩、刘山丽、王怡、李卜春、尚继春等送了花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