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

中文名 外部网关协议
时间 1982
目录导航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连使用的是一种称为“EGP版本3”的外部网关协议。EGP3不应与一般所说的各种EGP协议相混淆。现今,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互联网路由的目前公认标准,其基本已取代了局限较大的EGP3协议。

 

       当前国际互联网络含有大量智能网关和很多无智能的网关。智能网关使用网间连接协议(GGP)[3]动态地交换它们自身间的路由选择信息。无智能的网关不能动态地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无智能的网关必须登记在智能网关路由表上,而且智能网关列表中的无智能的网关状态(例如,增加新无智能的网关)改变时需要人工干预。

  在智能网关间路由通信量的量取决于智能网关的数目和网络的总数。因为无智能的网关典型情况下连接位于国际互联网络边缘的单个网络,典型地在路由表中为每个无智能的网关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网络。

       连接国际互联网络边缘的单个网络的网关多半称作“支线”网关。当前用于智能网关的GGP程序有容量的限制。急切地需要对这个程序进行重大改进。这很难完成,因为智能网关由若干不同的团体维护,而且很难分离出这些网关的一个子集用于测试新程序。

       在将来,根据情况看将有大量的平等的网关独立系统。为了维护路由选择信息每个将拥有专用内部程序,也许通过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GP)。网关的智能化将导致被用于网关参予的自治系统的IGP的智能化。每个自治系统的有些网关将通过一个外部网关协议(EGP)与其他的自治系统的一些网关交换路由选择信息。

  受原有智能网关进入大量自治系统之内的影响答应更灵活的为了改善路由选择过程进行开发和测试。不同的自治系统内部可以采用不同的路由选择过程,只要他们通过EGP和其他的自治系统通讯。

    从当前形势过渡到将来形势的第一步是用至少实现了EGP的一个子集的网关淘汰全部无智能的网关。

  这些子集被称作“支线外部网关协议”,并且在RFC0[1]中被描述。

  第二步是将现存智能网关纳入到自治系统之中去。由不同的团体维护和编制程序的网关将变成不同的自治系统。照目前情况来看,这将导致一个十分庞大的自治系统和三个或四个小的自治系统。在这个阶段大规模地自治系统可能称为"核心"自治系统。全部其他的自治系统将要成为通过EGP附着于这个核心的支线。

  第三步将规定完整的EGP协议,而且在平等的自治系统间提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