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病、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5、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高温橙色预警高温环境中,人体要通过蒸发来散失热量,以维持体温的平衡。在人体蒸发(出汗)过程中,盐分随汗液流出而损失,血液浓缩,血色素及红细胞增加,血液粘性增高,心脏血管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为了维持正常血压就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又由于皮肤大量地排汗,使得肾排出的水分减少,也就影响到肾功能。高温天气还会影响到人的神经活动、运动协调等。为何夏季高温天气人们容易患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也与夏季高温天气关系密切。人们在炎热的夏季食欲往往不佳,营养摄取量下降导致人体能量平衡出现负值;当气温下降后,人的食欲才会变得旺盛,营养摄取量得以补充气温高时损失的能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热量需求委员会调查:当外界气温比标准温度10摄氏度高出10度时,人对热量的摄取量要减少5%,可见,人对营养的摄取量也于气温的高低关系很大。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进入盛夏以后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天气闷热,人们会出现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疲乏无力、头昏脑胀等症状。此时,人们应多注意饮食以缓解高温天气给人体带来的不适。营养学专家建议人们高温季节除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外,也要适当地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食品,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另外,夏季天长夜短,除了搞好防暑降温措施外,还应该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条件者应安排一定的午睡时间,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以此抵制盛夏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17年7月11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月12日白天,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汉西部、江南以及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西北部、山东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偏南地区、上海、浙江南部、重庆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2]
高温橙色预警 一、保持通风。有空调的驾驶室也应注意适时通风,不要密闭太久。没有空调的驾驶室更应开窗通风,最好装上小型风扇,既通风又降温。
二、利用差时。利用早晚较凉段出车,尽量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午间休息,蓄养体力,保证行车时有充足的精力。
三、补充盐分。夏季行车出汗多,补充水分时不宜只饮淡开水、茶水或矿泉水,防止“失盐”。
四、饮食卫生。出车在外,应找卫生状况好的饭馆就餐,不食腐败变质食品和不合格的冷饮,防止食物中毒。
五、保证营养。夏季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水果和新鲜蛋品,辅以适量的肉和鱼等,既保证营养,又适合夏季清淡的饮食口味。
六、充足睡眠。夏季的睡眠条件相对较差,而睡眠不足又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大患。因此,身负驾车重任的驾驶员一定要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如果不足的,千万不要勉强支撑,避免发生事故。
七、避免疲劳。由于坐姿单一,时间一长,驾驶员身体的某些部位容易疲劳。因此,驾车时间长的应适时停车,找荫凉处下车,活动活动,放松放松。
八、防止疾病。夏季行车,由于臀部、背部接触椅座的时间长,容易生痱子或其它皮肤病,所以应注意保持干燥,可用痱子粉、爽身粉等扑抹。严重的,应及时找医生。
预警信号和预警是两种不同的气象服务产品,预警信号由本级气象台发布,时效通常在24小时以内;预警由气象局授权本级气象台发布,时效通常在24小时及以上。以四川省为例:
根据《四川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四川省的高温预警信号共分为橙色和红色两级,不发布蓝色和黄色高温预警信号。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为:达州、南充、广安、巴中、宜宾、遂宁、内江、资阳、广元、自贡、泸州、攀枝花和凉山等市州在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8℃以上,省内其余地区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
而根据《四川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四川省的高温预警共分为蓝色、黄色和橙色三级,不发布红色高温预警。高温橙色预警的发布标准为:过去48小时我省9个及以上市、州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8℃及以上,其中有3个及以上市、州成片达40℃及以上高温天气,且预计未来48小时上述地区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出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