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非利特

多非利特

中文名 多非利特
说明 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理作用2 对离子流影响
目录导航

简介

多非利特是一个新型的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治疗,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药物。

欧盟药品委员会于1999年12月批准多非利特用于治疗房性纤颤和房性扑动。该药也在澳大利亚和日本实施3期临床试验,加拿大也在对其进行研究。

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心血管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CAST(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的结果发表以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高危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强、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近年来对其研究和应用正日益增多。多非利特是一个新型的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治疗。

多非利特的药理作用

1、对离子流影响:延迟整复钾离子流(Ik)在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k又分为快速成分(lkr)和缓慢成分(Iks)。通过电压钳技术在豚鼠离体心肌上观察到多非利特选择性地抑制Ikr,这种抑制作用是电压和时间依赖性的。研究还表明,多非利特不抑制钠离子内流,元第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多非利特也不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或抑制其他物质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2、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体外研究表明,多非利特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各种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这种抑制作用和浓度成正相关。多非利特对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0相最大除极速率无影响,对冲动在心肌细胞之间的传导速度也无影响。频率矫正的QT间期(QTc)反映了心室肌复极时间。QTc与心室肌动作电位时间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多非利特在正常志愿者、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病人均延长QT时间。延长程度与剂量或浓度呈正相关。口服或静脉应用的多非利特对QT离散度无不利影响。

目前已知,动作电位时间延长和QT离散度增加是产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depoints)的2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动作电位时间延长是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作用,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QT离散度增加是绝对不利的。多非利特不增加QT离散度,使其产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性大为减少。与第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多非利特不影响传导速度,因此对QRS时间、PR间期均无影响。

反向频率效应(reserverate-dependence)是影响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反向频率效应指的是:当心率较慢时,药物使动作电位间延长较为明显;当心率较快时,药物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较不明显。反向频率效应是不利的。因为心率较慢时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较为明显可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心率较快时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较为不明显可减弱药物的疗效。最近一个双盲、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多非利特在较大剂量时(750ug,bid)反向频率效应较明显,而在较小剂量时(250ug,bid)反向频率效应不明显。

3、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多非利特可看作一个“纯粹”的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多非利特(4~8ug.)静脉应用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对正常志愿者、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病人,多非利特应用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

多非利特的负性肌力作用,对心力衰竭病人无明显不利影响。相反,多非利特具有一定的心房组织正性帆力作用,多非利特应用后,超声多普勒显示舒张期A峰峰值增加,多非利特的这一作用对其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有利。因为心房组织收缩增高可使心房压力下降,而心房压力增高是引起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重要原因。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本品可治疗和 预防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AF)、心房扑动(AFL)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持窦性节律,也可预防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和降低心衰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良反应

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