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高卧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双东口均在 景山西街。原称狗鹰胡同,民国后谐音改成今称。 东晋时 袁安家贫,大雪无食卧于家中,为时人所叹息,称“袁安高卧”,为其贫而不折腰示人。后成为贫而不谄者的一种指称。又,明末大诗人高启咏梅诗有句:“学满深山 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狗鹰改为高卧,或有此意。1965年,
三炷香并入,两侧皆平房住宅。
历史
府学胡同路北,有条 文丞相胡同,它以爱国丞相文 天祥的名字命名。原来那条胡同叫 巴儿胡同,改为文丞相胡同,纪念、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1278年 文天祥抗元,在广东五坡岭(
海丰县)被元兵俘虏。1279年被押到
元大都囚禁地。文天祥被关在阴暗潮湿的土牢,爱国心不动摇,他写下了千古流传的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 全死安足论……”他在 狱中以“正气”斗敌,显示力量。他被关押三年,心不动摇。 忽必烈赴狱劝降,以宰相高位诱他降元,他坚定地说:“愿赐之一死足矣。”1283年1月9日在 柴市,一说在
菜市口英勇就义,时年47岁。在他囚禁地建立“ 文丞相祠”,巴儿胡同改称文丞相胡同。相传,后院中的 枣树是文丞相亲手栽植。而且,枣树的枝叶都向南倾斜,仿佛指向南方, 象征文天祥的爱国心永远指南。文天祥的诗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等,洋溢爱国情、爱国精神。 府学胡同63号,修建
文天祥祠,是明洪武九年(1376年)北平按察副使,为纪念民族英雄而建,永乐六年(1408年)文丞相正式列入祀典,每年春秋
顺天府官员主持祭祀仪式。文天祥祠由大门、过厅、 堂屋组成,成为文物保护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文天祥事迹、年谱、青少年、入仕、抗元 九死一生、再举 战旗抗日,兵败被俘就义等。院内石碑、石刻匾、刻石、唐 书法家 李邕断碑二 础石;室内屏风, 毛泽东手书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正气歌》全文向世人展示“ 浩然正气”永久传扬。永远显示“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 民族气节、崇高品德、 铮铮铁骨、爱国主义精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