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旧梦

海上旧梦

中文名 海上旧梦
色彩 彩色
出品时间 1993年
制片人 王昌仁、张韵宏
主演 董娴
制片成本 300万元多
目录导航

影片信息

海上旧梦 (1993)

导演: 陈逸飞

海上旧梦海上旧梦(5)主演: 董娴 / 陈逸飞

类型: 爱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普通话/国语

上映日期: 1993

片长: 65分钟

剧情简介

寂静之中,他听到沉沉的钟声,甚至,恍然在画布上看见那口钟缓慢地悬空跌落,记录时光的指针仿佛倒流了几十年,停滞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的空间:三十年代的上海。

往事如梦之片断,一幕幕显现。画家亦以遐思超越时空的阻隔,接近或进入梦的边缘。

  一个身着旗袍的少女,像梦的一个象征符号,飘然出现,牵引着画家走过昔日都市的晨曦。

  薄雾弥漫的外白渡桥;石库门弄堂长长的空巷;小马路小弄堂里充盈着世俗的喧闹和忙碌;苏州河边大厦窗外,阳光、白鸽和风筝召回了孩童时的感觉;城隍庙九曲桥上的茶楼和木格子窗棂上挂着的鸟笼;龙华庙里晨钟当当、建鼓阵阵,大殿里飘动的幅和金装的佛……

  少女似一个梦的精灵,扑朔迷离,若隐若现,画家无从真切地把握,他不停地寻觅。

  在圣约翰大学的长廊,画家与少女交臂而过,正欲探询,少女已渺无踪影;画室里,少女裸露在写生台上,画布却一块块如被利刃划过,迅速撕裂;校园里画家驱车直逼少女,少女惊惶倒下,画家定晴一看,车轮下只有少女一袭月白色的旗袍;理发店,少女对镜凝视,玻璃镜面骤然碎裂,而当碎片复原时,镜中已杳无人迹;雨巷中,画家持伞寻觅,恍惚间遇见雨中孤立的少女,然而,一切又在瞬间归于虚无……

  少女消遁,旋即又隐显在都市的每个角落,画家在寻觅少女的同时,重温、体验着上海殖民地时期的人间百态和旧俗年礼。

  外滩洋行门口,印度巡捕“红头阿三”难挡烈日,频频在额头抹着万金油;议事厅里,洋商肃穆地签署文件;餐厅长桌上,洋人赤膊戴领带,默默进餐;夜幕初降,南京路霓虹灯五光十色,歌舞厅内,爵士乐队,歌女舞姬轻歌曼舞;茶园书场,弹词、滩黄乡音缭绕,间或还有卖香烟,甩毛巾的声音;市民居家,“蹄膀笃笃,螺丝嗦嗦”;澡堂里蒸气弥漫,擦身,捶背,钎脚;厢房里,麻将声不断;帮会大客堂里,帮会头目正襟危坐,众门徒们向香案跪拜,帮会的“票布”旋转,有一只手从熊熊烈火中拿出一只金元宝……

  画家徜徉在夜市书摊,蓦地又一次发现少女抱着白波斯猫神秘地出现在窗前。她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画家凭藉着感知、推断和猜测,对如梦的少女和城市作着种种可能的聊想。

  少女在“绞脸”,一如洗礼般庄重;少女随盲人算命先生踽踽前行;少女沦落风尘,水塘里倒映着青楼的红灯;少女在“大世界”里狂奔,最后淹没在黑暗之中;少女在巨大的书库里疾行,搁满典籍的书架在在她身后轰然倒塌;少女在黑暗中茫然前行,赤裸的男子如潮水一般涌来,少女象一叶扁舟,在人潮之颠挣扎,旋转,升华,那一刻她想起了手执白花身穿白色婚纱步入殿堂时的情形。这也是一种归宿,这样想着,少女化作一片圣洁的白光……

  很白很白长长的白光,梦象快要惊醒一般。

  朦胧之际,少女从虚无中又一次活生生地回归在画家的眼前,清晰可辨。随后,渐渐消逝在画布的尽头。少女走了,寂静之中,画家又一次听到巨大的钟声,看到海关巨大的圆钟的指针宿命般停留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仿佛是一个轮回。

  梦结束了,却又开始了。[1]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旗袍少女 董娴 ----

职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旗袍少女 董娴 ----

导演简介

▪ 出品人:陈逸飞

▪ 制作人:卓伍

▪ 导演:陈逸飞

▪ 摄影:高子逸;沈妙荣;王天麟;黄保华;施俊平

▪ 配乐:金复载;董为杰

▪ 剪辑:沈傅悌;陆振鸣

▪ 道具:葛启才;桑维雄;莫正其;李伟;张立武

▪ 艺术指导:黄英浩

▪ 美术设计:陈绍勉

▪ 造型设计:周美华;白丽珠;锡煜;殷尚山;马国芳;秦桂芳

▪ 服装设计:吕经国

▪ 灯光:薛福民;吴小弟;张孝俊;沙呈保;李林变;梁正红;胡庭兴

▪ 录音:詹新

▪ 剧务:许志忠;韩惠民;张文龙;李国华

▪ 场记:胡新建

▪ 布景师:鸦军;陆大海;孙殿林;徐阿华

▪ 发行:陈逸飞工作室

▪ 监制:倪震

摄制:陈逸飞工作室[2]

音乐原声

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

“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

——陈逸飞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如此进行自我界定

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

幕后制作

歌曲名称:《上海啊,上海》

类别:电影音乐

演唱:毛阿敏

作曲:金复载

配器:董为杰

演奏:上海交响乐团

指挥:王永吉

创作背景

拍摄镜语

本片从筹备、摄制到完成,前后年多时间,至少花费三百万元人民币。 《海上旧梦》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陈逸飞的绘画作品描述人文背景,因此它在人物形象和色调处理上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但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化和不断延伸,《海上旧梦》早已超越了仅仅作为背景资料的摄影素材,而成为一部真正的诗化电影。

陈逸飞本人的形象进入了这部电影,他在追随、在窥视,并把我们带入了其中。那个艳丽而神秘,着一袭华贵旗袍的女人是他追随的对象。这个有一份高贵,一份典雅,一份美艳的女人是那个上海的象征。于是,陈逸飞沟通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昔日的上海,一个是处于二十世纪最后岁月的我们。那个女人是“灵媒”的代码,她给我们跨入那个空间的可能。城市与女人同样诡异缥缈,成了昔日文明的幻影。

影片评价

《海上旧梦》显示出一种中国化的镜头语言。这一镜语系统讲究单镜头性,它在叙述上突破了直线的时间结构,而建立起高于空间幅度的陈述方式:即把时间空间化,把空间心灵化。影片提供的不是某个事件的具体发展,而是一个个包括社会内容的历史画面。影片的镜头跳跃于各种生活图影,从而构成对时空关系的意象性剪辑,并使之统一于思想和情感之中。在观赏《海上旧梦》时,它的这一镜语特征让我们时时记起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记起声、光、色在片中的修辞意义。

词条图册

陈逸飞的个人风格则为影片增添了更加作者化的色彩。中国的大都市上海曾是十里洋场的聚集地,是旋生旋减的各种事件不断交替的舞台。然而,在那充满了戏剧性、偶然的历史场景中,陈逸飞所撷取的只是一副安详的回溯视野,一个浪漫的女性喻体和一种高度象征化的写照。

《海上旧梦》是陈逸飞的初作,虽然电影里的一些元素他还不知道怎么把握,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拍成了。对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很不容易。[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