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山蜻蛉

科勒山蜻蛉

命名者及年代 Blackburn,1884
亚门 六足亚门
别称 科勒山豆娘
中文学名 科勒山蜻蛉
亚纲 单髁亚纲
亚目 均翅亚目
Megalagrion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科勒山蜻蛉体型细长,复眼较大,生于头两侧且间距较宽,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同时长有强壮而透明的翅膀——典型特征为折叠在腹部之上或在腹上微微张开。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

幼虫生长于陆地,是直到变态的唯一物种。身体侧扁长形,尾端有叶片状的尾腮,具有呼吸与运动的功能。隐匿于水草或石块缝隙。通常情况下,蜻蛉会在交配时一前一后地飞行。

生活习性

广泛多样的栖息地,其中包括溪流和水塘。科勒山蜻蛉还会利用了一些令人吃惊的栖息地,如植物的叶腋,瀑布的表面,甚至远离水源的潮湿的蕨类植物垃圾。

分布范围

科勒山蜻蛉是夏威夷群岛的特有物种,仅分布于夏威夷的科勒山(Koele Mountain)。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