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型巡洋舰

1164型巡洋舰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苏冷战对抗激烈并排停靠的基洛夫级与光荣级并排停靠的基洛夫级与光荣级,面对美国愈发强大的水面舰艇兵力,苏联不得不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发展潜艇,轻视发展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法,开始建造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基洛夫级于70年代初期和中期开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为当时苏联新建航母护航,打击美国的航空母舰,并担任编队的防空和反潜任务。但由于基洛夫级舰采用核动力,满载排水量高达24300吨,因而建造和维护耗资巨大,难以批量建造和使用。为了配合苏联远洋航空母舰,弥补基洛夫级的缺陷,苏联开始建造一型经济和缩小版的基洛夫级。

建造服役

第一艘光荣号于1976年动工,197服役的光荣号服役的光荣号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乌斯提诺夫元帅号、红色乌克兰号分别在1986年与1990年完工,第四艘共青团员号预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苏联防卫预算的缩减势必在将来影响此型及其他海军舰艇的建造,这点是必须说明的。1983年初,美国新型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服役。同年9月,苏联一艘面目全新的导弹巡洋舰也出现在海面上,这就是迄今为止苏联发展的最後一级巡洋舰1164型光荣级。

设计配置

基本设计

本级舰长186米,宽21.5米,吃水7.6米。舰体基线图线图本是从卡拉级巡洋舰衍变而来。为容纳远程对舰、对空导弹等,其舰体比卡拉级长约14米,型宽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级显得外倾。它的前部上层建筑高5层,其后端与封闭的金字塔形主桅连成一体,由水面至主桅顶高达30多米。舰中略靠后的烟囱呈长方形,两侧有许多散热孔,前面是大进气口。两座烟囱间有空隙,用来放置旋转吊的吊杆。露天甲板的轨道,用来运送弹药、物品等。在烟囱后的旋转吊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有一段开阔处,甲处下设有垂直发射系统。

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圆形远程发射装置俯视发射装置俯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它们沿前部上层建筑两侧成阶梯形倾斜排列,占据甲板较大位置。该装置的形式较为简单,有固定仰角,每对发射口位于前一对发射管后端之上。这样,占据甲板面积较少,同时也克服了发射筒相互之间的发射气浪影响。但是,为了减小气浪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上层建筑造得较高。整舰选择了对线面较丰满的线型,舰首为高干舷,有利于抗浪;舰体从首至尾对线以上显著外飘,有利于增加甲板面积,提高适航性和稳性,可降低舰艇的纵摇和升沉。舰型上采取了小长宽比的设计方法,舰体较宽,舰长与舰宽之比约等于8.65: 1,小于同时期美、英等国设计建造的大型舰艇。

前部配置

从舰首至舰尾,该级舰的舰面布置依次是:在舰前甲板舰首主炮舰首主炮上设有1座双联130毫米主炮,用于对舰或对地作战。在主炮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圆筒形SS-N-12“沙箱”远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每侧各有8具,占据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从而使得夹在它们中间的前部上层建筑不得不设计成狭长形,其上多数武备也都是纵向布置。首先在其第一层甲板上安装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和2座并排的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在其后面安装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鸢鸣”火控雷达,用于分别对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进行控制。舰体侧舷线图舰体侧舷线图

上层建筑顶部平台后方高高矗立着1座巨大舰首主桅杆舰首主桅杆的锥形塔桅,其上装有2部重要的设备:顶端装设的是1部“顶舵”或“顶板”搜索雷达,中间部位装设的是1部“前门”火控雷达,前者主要用于对空对海搜索和跟踪引导舰载直升机,后者用于对SS-N-12舰舰导弹进行跟踪和提供指令制导。此外该塔桅顶端装有敌我识别器,塔桅底部还装设有卫星通信大线。在中部上层建筑前端平台上设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达,用于对舰中部两舷4座30毫米近防炮进行控制。而在该上层建筑的桅杆(后桅杆)上则设有1部“顶对”对空搜索三座标雷达,该雷达具有探测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标的能力。

后部配置

后桅杆的后面有2个巨型烟囱,烟囱呈长方形,长约10米,舰尾舰尾宽3米多,高约10余米,两侧有许多散热孔,燃气轮机的进气口位于烟囱侧壁上。紧接烟囱之后是1部大型起重机,其吊杆可收放于2个烟囱之间的空处。在烟囱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是俄海军引为自豪的SA-N-6“雷声”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该装置共有8个发射单元,对称排成2列,每列4个,每个发射单元沿圆周布置有8枚导弹,共备弹64枚。该级舰的后部上层建筑主要由直升机库、雷达操纵室、电子战控制室等组成,机库顶部平台上设置的最显著的电子设备就是被西方称为“顶盖”的制导雷达,它主要用于对垂直发射的SA-N-6舰空导弹进行控制,由于采用相控阵体制,1部雷达即可控制多枚导弹打击多个目标。舰舯垂发舰舯垂发

机库的两侧还设有另一个重要的武器系统,即2座双联舰尾俯视舰尾俯视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共备弹40枚。该系统结构紧凑,不需要占太多空间,发射架平时收在甲板下的发射井内,作战时才利用升降机构升起。它的制导雷达就设在其上方的一个小平台上,称之为“汽枪群”,用于执行搜索、跟踪和制导任务。在机库两侧还各安装1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它们设置在上甲板之下,平时用舷窗盖盖住,作战时须打开舷窗盖后才能发射鱼雷和反潜导弹。机库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较小,舰尾通常只搭载1架卡-27“蜗牛”直升机,直升机降落后,可从起降平台经一斜坡进入机库内。

结构特点

高大上翘的舰首和具有坡度的舰桥; 130毫米/70舰炮安装位置位于前甲板后方; 独特的倾斜式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靠近舰桥,4座位于左舷,4座位于右舷; 大型金字塔形主桅位于舰桥后方,框架式塔架水平安装在其顶部后方。主桅上装有对空/对海“顶舵”或“顶板”搜索雷达天线; 小型后桅上安装“顶对”对空搜索雷达天线; 短小的双烟囱并排安装在后桅后方; 两座烟囱之间的巨大缺口处安装SA-N-6导弹发射装置及起重装备; 突出的“顶罩”火控雷达位于小型飞行甲板前方。[1]

作战方式

反舰作战

舰上的反舰作战装备主要有:8座双联SS-光荣级反舰导弹再装填光荣级反舰导弹再装填N-12“沙箱”反舰导弹,用鱼雷管发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以及53-68型核鱼雷,1座双联130毫米舰炮等。SS-N-12主要用于打击敌航空母舰和其它大型作战舰,它是光荣级最重要的对舰武器。该型导弹弹长11.7米,弹径0.88米,导弹在无中继制导时射程为50千米,在有中继制导时为550千米,飞行速度为1.7~2.5马赫,发射质量4800千克,战斗部重500千克,并可与核装药互换。导弹采用惯导+中继修正+主动雷达未制导方式,须依赖舰上装设的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卡-27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该型导弹具有射程远,飞行速度快、抗干扰强、战斗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毁伤能力强等特点。

除SS-N-12反舰导弹外,该舰携载的反潜反舰反舰导弹发射瞬间反舰导弹发射瞬间两用鱼雷也可用于反舰,其中T3CT-96是一种十分先进的鱼雷,该雷重1800千克,战斗部装药250千克,动力装置为电机+银锌电池+对转桨,航速40/45节,作战深度2~400米,在攻击水面舰时,采用尾流自导方式,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鱼雷53-68为核鱼雷,战斗部装药量为2万吨级TNT属战术核武器。该型鱼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节,制导方式为直航式,无航迹,隐蔽件好,威力大,可用于对付大型水面舰。舰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于对陆攻击,但对舰作战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1989年10月16日,本级舰的红色红圈内为鱼雷发射舱门红圈内为鱼雷发射舱门乌克兰号(苏联解体后改名为瓦良格号)实验性的换装P-1000“火山岩“(GRAU代号:3M70)长程反舰导弹,P-1000反舰导弹可视为P-500反舰导弹(北约代号:SS-N-12 沙箱)Mod.2型的改进版本。在规格上与P-500相似,同样为常规装药500千克/核装药350万吨当量战斗部,但换装了新型涡扇发动机和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使P-1000反舰导弹拥有更高的射程和突防能力。P-1000反舰导弹于1979年开始研发,1982年第一次试射,1983年实验性的装备苏联海军675MKV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代号:Echo class,回声级),1987年正式服役。

防空作战

1164型舰上的防空作战系统主要有:8后方俯视图后方俯视图座“雷声”SA-N-6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SA-N-4“壁虎 ”导弹发射装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等。因此,在防空纵深上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最外层(中远程)防空由8座SA-N-6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马赫,采用抗干扰措施较多的无线电指令+未段TVM制导方式,战斗部为近炸引信与破片杀伤式,装药144千克,舰上共备弹64枚。作战时,SA-N-6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空中目标,既能够打击高空高速目标,也能有效拦截似类“捕鲸叉”低空来袭目标,抗饱和攻击力较强。

第二层(中近程)防空可由2座双联9K短程防空导弹短程防空导弹33 "黄蜂 Osa"(北约代号:SA-N-4)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5~15千米,射高2.5~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8千克,可同时拦截2个目标。SA-N-4导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集搜索、跟踪、制导、发送指令为一体的“汽枪群”雷达作为其火控雷达,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可有效引导导弹拦截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反舰导弹。

对于突破防空导弹的来袭目标,可由舰上装备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拦截。该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达4000~5000发/分,弹头为杀近防炮近防炮伤爆破燃烧弹或曳光穿甲弹,全炮具有发射率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从这种火炮的射速、口径和布置数量看,其作战效能无疑高于美国的“密集阵”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御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舰载点防御武器系统之一。舰的未端防御将由电子战设备实施:舰上电子战系统针对性强,都集中针对导弹的未制导工作波段范围,可同时对抗多个不同方向来袭的雷达、红外及光电制导武器,具有很强的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由此通过上述硬武器和软武器的配合使用,将形成远、中、近、未多个层次的口空严密防御体系。

反潜作战

在反潜纵深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架美国海军SH-60降落在光荣级上一架美国海军SH-60降落在光荣级上第一层(外层)主要由卡-27反潜直升机和“菜牛皮”拖曳声纳担任。卡-27直升机作战半径2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230~24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4.5小时。在对50千米以外海域实施反潜时,首先由“菜牛皮”拖曳声呐进行远距离被动搜索,发现可疑潜艇后再由卡-27直升机飞往目标区,使用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磁探仪进行二次探侧,确定该潜艇的精确位置,然后在潜艇上空使用鱼雷或深水炸弹实施攻击,两者密切合作,可形成最佳配合的反潜体系,从而大大提高远程反潜搜索和攻击效果。

中层反潜由鱼雷实施。SS-N-15反潜导弹作战深度600米,射程达 45~50千米,可由舰上鱼雷发射管发射,采用惯性制导,舰首反潜火箭深弹舰首反潜火箭深弹战斗部为APR-2轻型鱼雷,也可换装核深水炸弹。在15~20千米海域内则通常使用各式鱼雷反潜,其中T3-31是较常用的鱼雷之一,反潜导弹和鱼雷的联合使用,可为该级舰的防护筑起第二道反潜屏障。该级舰的内层反潜可由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承担。采用自动装弹,射程6000米,重110千克,极限下潜速度13米/秒。作战时,可以用单管、双管或齐放的方式来攻击敌潜艇。弹库内共备弹144枚,可满足2座发射装置装填6次的需要。

对地作战

光荣级巡洋舰用于对陆攻击的主要AK-130舰炮AK-130舰炮武器是1座双管AK130型火炮。该炮为全自动高平两用舰炮,口径130毫米,射程23千米,射速60发/分(双管),全弹重54千克;其中弹丸32千克。该炮有一套全自动供弹与装填系统,可大大提高有效射程内的毁伤概率。此外该炮还具有以下特点:配备有炮瞄雷达、红外和光学火控系统,即使在强烈干扰或电子系统战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战斗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生命力;射速快、射程远、威力大、射击精度高等。该炮与美国Mk45 127毫米舰炮及意大利OTO 127毫米舰炮同属当今较先进的大口径舰炮,但在总体性能上,俄舰炮要略胜一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K130舰炮射速高达每分钟60发,这意味着在执行对陆攻击任务时1座这样的舰炮至少可抵得上1个炮兵连的地面火力。由此可见,光荣级巡洋舰在支援两栖作战时,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本数据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9300吨
满载排水量 11280吨
全长 186.4米
全宽 20.8米
标准吃水 6.28米
满载吃水 8.40米
动力 COGOG 全燃联合2×M-70巡航用燃气轮机2×废气循环巡航用锅炉4×M8KF加速用燃气轮机2轴推进 13万轴马力
动力 130000 马力(95600 kWt)双轴
最高速度 32.5节
续航距离 7000海里(18节),2100海里(30节),1800海里(32.5节)
乘员 529人 (84军官,75士官, 370士兵)
舰载武装
舰炮 1×AK-130双管130mm舰炮
导弹 16(8×2)P-500(SS-N-12)反舰导弹或P-1000火山岩反舰导弹
—— 64(8×8)S-300PMU(SA-N-6)远程防空导弹
近防 6×AK-630M30mm近迫防卫六管机炮
—— 2×OSA-M(SA-N-4)短程防空导弹
反潜 10(2×5)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 2×6连装反潜火箭RBU-6000(48枚)
舰载机 1×卡-27直升机

本级舰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 9300吨
满载排水量 11280吨
全长 186.4米
全宽 20.8米
标准吃水 6.28米
满载吃水 8.40米
动力 COGOG 全燃联合2×M-70巡航用燃气轮机2×废气循环巡航用锅炉4×M8KF加速用燃气轮机2轴推进 13万轴马力
动力 130000 马力(95600 kWt)双轴
最高速度 32.5节
续航距离 7000海里(18节),2100海里(30节),1800海里(32.5节)
乘员 529人 (84军官,75士官, 370士兵)

改装升级

舰载武装
舰炮 1×AK-130双管130mm舰炮
导弹 16(8×2)P-500(SS-N-12)反舰导弹或P-1000火山岩反舰导弹
—— 64(8×8)S-300PMU(SA-N-6)远程防空导弹
近防 6×AK-630M30mm近迫防卫六管机炮
—— 2×OSA-M(SA-N-4)短程防空导弹
反潜 10(2×5)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 2×6连装反潜火箭RBU-6000(48枚)
舰载机 1×卡-27直升机

服役事件

舰名 舷号变更 开工 下水 服役 备注
光荣 108(1983)103(1984)106(1987)121(1990) 1976年5月11日 1979年7月27日 1982年12月30日 1995年5月15日改为莫斯科号
洛博夫海军元帅 118(1986)088(1987)070(1990)055(1993) 1978年10月5日 1982年2月25日 1986年9月15日 1985年3月23日改为乌斯季诺夫元帅
红色乌克兰 119(1989)031(1990) 011(1994) 1979年7月31日 1983年8月28日 1989年12月25日 1995年12月21日改为瓦良格
共青团员 —— 1984年8月29日 1990年8月11日 —— 未完工现属乌克兰
俄罗斯 —— 1988年 1164.1型未成计划 未完工,拆毁
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 —— 1164.1型未成计划 未完工,拆毁
瓦良格 —— —— 1164.1型未成计划 未动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