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南方都市报开始向东莞扩张,在较短的时间内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2007年8月10日,南都数字报上线,它全面整合南都采编资源, 以南都广泛的读者群体为基础,运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报网互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新闻资讯。南方都市报
2010年8月16日,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巴黎发布了“2010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南方都市报》以发行量140.0万份排名世界第30位、中国第7位、广东省第3位。
2011年,南方都市报年日均发行量达到185.3万份,广告营业收入35.6亿元,居全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第一位。
2016年12月28日,南都创办20年之际,提出“换一种方式”,包括转换内容生产方式、转换话语表达方式、转换商业运营模式、转换价值投资方式,南都围绕“四个方式”战略加快转型融合发展。
2017年7月17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旨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间的平衡。7月25日,南都《湾区情报》周刊开版。这是全国首份粤港澳大湾区专刊,每周一期,定位超级联络人,连接政商学三界,提供智库型产品。10月16日,南都与广州南沙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政府+媒体+企业+智库”的方式深化合作。南方都市报
2018年1月17日,南都发起设立“智媒体实验室”,推出南都写稿机器人“小南”,并发出第一篇共300余字的春运报道。4月17日,南都正式成立采编指挥中心,全面启用自主研发的采编指挥平台,打造24小时全媒体编辑部。8月14日,广东省“十大书香企业”暨首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颁奖礼举行。10月15日,南都刊发学习类APP调查报道,中央媒体第一时间转载,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官方微博账号上回应南都,广东省委宣传部专题新闻阅评表扬。12月24日,南都举办首届智库产品发布周,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城,举办9场活动,发布个人隐私、政府治理、新经济新业态等方面8份报告。
2019年7月2日,南都《广州城市治理榜》正式发布。11月30日,南都健康联盟宣布成立。
2020年3月4日,南都技术委员会和南都产品技术中心正式成立。技术委员会下设产品技术中心,作为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系统架构的执行机构。 4月7日,南都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因应智媒转型需要,完成新一轮架构优化。在党委会下设编辑委员会、大数据研究院、技术委员会、运营委员会、行政委员会五驾马车,实现五轮驱动。在编委会下设六大中心:融媒体中心、采访中心、北京新闻中心、深圳新闻中心、珠三角新闻中心、编务中心。 4月30日,南都全资收购奥一公司股权完成。 7月30日,“南方都市报”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9月23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重点打造的广东权威视频发布渠道——N视频App正式上线启动。N视频App由南都负责研发运营。10月1日,南都推出“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宣传报道。[3]
2021年1月30日,南都企业官网上线。[3]3月,南方都市报初步建立了智库产品全新标准体系,逐步拉大了与媒体同行之间的供给差异,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行业趋势、自身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智媒转型之路。
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其中A叠以时政和社会新闻为主,A2叠以地级市本地和珠三角新闻(广州读本、深圳读本、东莞读本、佛山读本等)以及南方阅读(周日)为主,A3叠以深度周刊(周三)、黄金楼市(周五)以及南方评论(周日)为主,B叠以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文化副刊;赛点周刊(周六)、地球周刊(周日)为主,B2叠以娱乐品鉴周刊(周六)、旅游时代(广州)(周一、周四)为主,C叠以经济新闻、声色周刊(周日)为主,C2叠为黄金车市(周四,但部分地区在A3叠)、汽车杂志(周一)、私人银行(周三)(已停刊)为主,D叠、D2叠、B特叠(周四)以生活消费资讯为主(分为广州杂志、深圳杂志等)。[4]
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南方都市报党委会下设编辑委员会、运营委员会、行政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二级单位包括奥一网、深圳大件事新媒体公司、南都智媒中心、南都读书俱乐部、南都(娱乐)周刊。
时间 | 发布机构 | 荣誉 |
2021年1月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 | “2020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
2021年1月 | 南方都市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5] | |
2019年11月 |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项目荣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 |
2019年6月 | 南方都市报《广州城市治理榜》项目获得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2018- 2019)优胜奖[6] | |
2016年3月 | 2015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 |
2006-2007年 | 新闻出版总署 | 南方都市报连续两年名列竞争力第1名。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500强” |
时间 | 发布机构 | 荣誉 |
2021年1月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 | “2020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
2021年1月 | 南方都市报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5] | |
2019年11月 |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项目荣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 |
2019年6月 | 南方都市报《广州城市治理榜》项目获得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2018- 2019)优胜奖[6] | |
2016年3月 | 2015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名 | |
2006-2007年 | 新闻出版总署 | 南方都市报连续两年名列竞争力第1名。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500强” |
2001年,第一炮:ABA是个惊天大骗局?
《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记者在接到些受骗人的线报后,冒着生命危险到深圳罗湖的国贸大厦卧底进行对有着9层办公面积的ABA公司的深入调查,连续报道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的言行,彻底揭穿其真实背景。《南方都市报》在历时8个月时间的揭露了深圳“ABA”公司涉嫌诈骗1亿元真相,最终使该公司被定性为诈骗公司立案查处,ABA终于关门大吉。《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的“三战ABA”的系列报道:《ABA是个惊天大骗局?》、《ABA骗到何时?》、《ABA”变身再骗》、《再战巨骗ABA》等等稿件篇篇针锋相对,篇篇掷地有声,篇篇黑白分明。
南方都市报2001年,第二炮:深圳有人封杀本报
南方都市在被深圳报刊发行局封杀后,2006年5月10日《南方都市报》利用自已熟练的新闻采访手段一方面全方位向读者披露事件真相,一方面向同行求援和自救。《南方都市报》因封杀事件连发两天的专题的报道。报纸头版是:《深圳有人封杀本报》,2006年5月11日头版是:《禁令不取消我们绝不罢休》。《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的标题以震惊、愤怒等字眼进行有声、有色、有情的表述,令读者读来也愤怒无比,十分具有感染力。报纸卦杀后,再看看深圳的街头,连一些老太太都在地上偷着卖《南方都市报》,都知道《南方都市报》好卖。这种现象看到真让人感到心酸,甚至有看到卖报的人感动地流出了眼泪,南方都市有这样支持真是知足矣,当然这显示出了南方都市读者基础是如何地深厚。像这样现象可以说在中国报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不禁让许多人想到了民国的报业史。在封杀了一个月后,2001年6月16日南方都市正式上摊,当日该报在头版,同时也在本地其它几份媒体登出《向深圳市民郑重道歉》的稿子,这可能是《南方都市报》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表现,但并不伤大雅,总而言之,封杀事件中《南方都市报》是最大的赢家,其品牌形象深深在深圳扎下根来,在广东省和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2001年,第三炮:收容人员被冒领?
第一次重力出击置问收容制度 《南方都市报》报道湖北女孩刘荷在深圳宝安区找工作时因没有办暂住证被保安抓住并送到收容站,报道连续跟踪采访报道整个和冒领事相关的人和事,普通人和政府官司员,从各个方面击破问题的症结,从事实上全面指出收容站管理存在严重漏洞。最终随着《南方都市报》的连续报道和社会各阶层及政府的热烈讨论。深圳自当年开始暂住证从原来收费300元,猛减至15元,而进出市区的各大关口的边防检查也随之放松。
2002年4月19日,第四炮:无病看出性病?
本年度,《南方都市报》头版标题:无病看出性病?标题以提问方式向深圳南山计生中心发问,向读者警示,向主管部门提示监督。本篇报道采访是两位记者以假装患者身份进行的,记并当场揭穿庸医的伎俩。随后,记者又深入采访受寄存害者家庭的寒心遭遇,深切了解受害夫妇在伦理、精神上的伤害,读来令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同时也充满了对贫医、庸医”的痛恨。《《南方都市报》》也为此报道连续五天发表社评称,这些年来,非法游医打着治疗性病的旗号,在全国招摇撞骗。一些地区响应国家的号召,严厉打击这些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没有想到,国家出资设立的计划生育机构也涉嫌利用此类手段公然敛财。将那么多健康人诊断为“性病患者”?这仅仅是一个“误诊”就能开脱的吗?最终,此篇报道引起广东省卫生部门和深圳本地卫生部门的关注并彻查此事,再加之近百名被“误诊”的患者的起诉,南山关门了事,相关责任人逃之夭夭。
2003年1月8日,第五炮:深圳,你被谁抛弃
《南方都市报》策划大型专题报道《深圳,你被抛弃了吗?》,在深圳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深圳市从政府官员和市民的广泛热烈讨。此篇报道从关注《深圳,你被谁抛弃》网文开始,到关注深圳整个深圳转型。专题报道采用解构新闻的方式全面对《深圳,你被谁抛弃》网文所提的的问题一一核实,并力图通过采访政府官员和市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次新闻活动中,网文借势报纸,报纸借势网络,急速在全国传播,南方都市真正地做到了反映市民心声音,充当政府喉舌的作用,为深圳转型思考提供了广东省阔的讨论空间,同时也树立了《南方都市报》在时政媒体上的品牌形象。
2003年,第六炮:孙志刚之死彻底摧毁收容制度
南方都市在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孙志刚之死》的报道,题目简单,但很有深度,很有点像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写的《杨修之死》的味道,在国内第一个报道记录了湖北青年孙志刚之死发生的整个过程,并势图从中探求其非正死亡的真正原因。报道出来一段时间后,2003年5月14日,三位法学博士(俞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腾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集体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交一份题目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在全国掀起对收容制度的热烈讨论。直到2003年6月5日,与孙志刚有关的刑事案件在广州3个法院同时开庭审理,18名被告人接受审判。8月1日起《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正式取消,同时全国的收容站正式撤牌。对此,全国广大民工,暂住人员皆大欢喜。南方都市报
2003年,第七炮:中国之痛与非典报道
2003年5月2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推出《非典百日.战役》特刊,从责任、理性和人性的角度全方位记录了非典时期的血与泪,反思与期待。南方都市报的非典报道和非典一样,写进了2003年的历史。
2005年,第八炮:寻访抗战老兵
一段清晰的历史记忆
在2005年全国媒体最重大的新闻报道战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宏大历史叙事与细微个人命运之间纠缠交织而又互为印证的关系被清晰展现,60篇报道补白了一段历史记忆,“抗战老兵”也成为了四个永远不朽的字符。
2007年,第九炮:史上最牛钉子户
南都火眼金睛的网眼版
全年值得重申一遍:2007年,南都收获了网眼版。它在实战中不断成长,一长成就风华正茂。它不仅盯住史上最牛钉子户,它还成功网住了厦门百万人同传一条短信、华南虎造假、红钻帝国因言获罪等一系列年度重大新闻,持续引领舆论热点。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网眼版在浩瀚的网络里大浪淘沙、海底捞针、去芜求真。以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对接新兴媒体的信息优势,真正成为南都新闻又一火眼金睛。
2008年,第十炮:追踪三聚氰胺
南方都市报以责任拼尽全力
2008年,面对三聚氰胺如此重大的年度事件,如何作为,怎样进取,已经不是跟同行竞赛角力那般简单,而是唯有以瞭望者的责任心、新闻人的职业感,往着我们所能企及的深度拼尽全力。在专业主义表现的背后,是南都对于专业何以服务公益的理解与寄托。
2010年,第十一炮:安元鼎
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
这是一篇真正意义上调查报道,无论从题材还是文本,都可以接受最严格的调查新闻标准的检验。记者面临的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犯罪,是权力机关拼死掩盖的事实。进行这样的调查,记者必得有拍案而起的义愤,必得有对事实的严格拷问和持续长久的追踪。用记者龙志的话讲“它不是一只死老虎”。做到这些还依然不够,记者还得在诸多信息中掌握平衡――光有受害者信息只能是偏颇的调查,而需要对所有利益纽结调查、调查、再调查。此篇报道是南都调查报道和南都调查记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南都所有新闻人的荣耀。
2011年,第十二炮:真相是最好的纪念
——7.23温州动车追尾七日祭
动车之殇,举国为之伤。特刊出手神速,于媒体进退节点中夺得先机,不辱公器之用,不负社会所托,成就这场灾难中最为厚实的新闻记录和最有份量的舆论追问,同行誉为唯一。全刊“哀、援、问、鉴、赔、思”六部,步步紧跟,环环相扣,以“真相是最好的纪念”统领,价值传递与事实掘进共情交融。
2015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15家媒体刊发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处情况。
2014年12月,王星在担任《南方都市报》记者期间,在未采访当事人家属、单位和医院的情况下,根据河南当地有传闻,编写了《河南平顶山女官员3个月前自杀官方至今未通报》一文,在微信公众号 “深℃”发布。经查实,该报道关于女官员自杀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导致虚假新闻传播,王星被报社劝退。对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依法将王星列入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5年内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