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纳吉布拉1947年8月3日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一个富商兼官僚家庭,祖籍阿富汗帕克蒂亚省首府加德兹和赛义德卡拉姆之间的梅兰村,属普什图族中势力强大的阿赫马德扎伊部落(普什图族主要支系吉尔扎伊族的一支),其祖父曾任该部族酋长。父亲曾是阿富汗驻巴基斯坦商务官员。纳吉布拉幼年随父亲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居住12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返回喀布尔上学。[1]穆罕默德·纳吉布拉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1967年4月人民民主党分裂为“人民派”和“旗帜派”两派,纳吉布拉属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领导的“旗帜派”。由于他精力充沛,高大强壮,声若洪钟,在“旗帜派”领袖卡尔迈勒任国会下院人民院议员(1965~1979年)期间,纳吉布拉是他的亲密助手和警卫,很受卡尔迈勒和克格勃在阿富汗分支组织的信任。被人称为“公牛”。1977年7月人民民主党“人民派”和“旗帜派”两派重新合并后,纳吉布拉当选为该党中央委员。[2]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达乌德政权后,纳吉布拉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人民派”和“旗帜派”因争权夺利再起冲突,纳吉布拉被排挤出中央,外放驻伊朗大使。同年11月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全面清洗“旗帜派”,纳吉布拉和卡尔迈勒等“旗帜派”成员被开除党籍,流亡苏联和东欧。[3]
1965年加入人民民主党,属旗帜派。
曾因从事反政府的政治活动而两次被捕入狱。1978年4月政变后任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政府的革命委员会委员,后在内部斗争中失败被外放为驻伊朗大使。
1979年12月苏联侵阿时返阿,奉命解散原来的国家安全机构,另组国家情报服务局,自任局长。
据说纳吉布拉领导的国家情报总局对反对者极为残酷,动用了从烟头到最先进的电刑等所有手段,极少有人能挺得过去,很多人都惨死在审讯中,不久纳吉布拉就有了一个血腥的外号“屠夫”。
1981年6月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3年4月晋升为中将,1985年11月任中央书记,卸去情报总局工作,负责全面安全工作。
1986年1月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5月接替被解职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出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12月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1987年11月出任总统,他掌权后,重新整顿政府军,推行所谓“全国和解政策”,进一步放宽宗教政策、恢复传统的黑红绿三色国旗、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放宽土地占有者的占有限额、并给清真寺以优惠政策、组成民族和解政府,扩大政权基础,对抵抗力量发动和平攻势;同年12月通过联合国,将国名改为阿富汗共和国,同时整顿人民民主党,加强军事力量。
1989年2月18日宣布处于紧急状态,2月19日改组内阁、自任部长会议主席。
1990年6月26日,召开人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做报告、报告称人民党执政后由于对国内社会和国际形势缺乏全面了解,推行了一系列急躁冒进的政策,犯了错误,称苏军进入阿富汗不符合阿富汗民族的利益,是党和国际历史上痛苦的一页,这次大会把人民党改组为祖国党,他继续当选为祖国党主席。
好景不长,1991年,苏联发生了“8·19”政变,国内局势动荡,根本无暇顾及纳吉布拉,随后苏联解体,阿富汗形势突变。
1992年4月,纳吉布拉的爱将阿卜杜拉·希德·杜斯塔姆阵前倒戈,放反政府军进入喀布尔,危急中,纳布吉拉用飞机将家属送到印度新德里,自己却没来得及出逃,只好藏匿在联合国驻喀布尔办事处。
反政府军首领知道纳吉布拉在国际上有一些声望,尚未轻举妄动,因此只是派士兵团团围住办事处,将他软禁了4年。
在纳吉拉布被软禁期间,阿富汗局势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利班势力蓬勃兴起,横扫国内一切反对势力,并于1996年9月攻入了喀布尔,封锁了该市。
在塔利班看来,纳吉布拉这个“屠夫”必须“严惩”。
当时联合国副秘书长古尔丁正在喀布尔,他希望能帮纳吉布拉离开喀布尔,古尔丁带着阿拉伯文版的《联合国宪章》面见塔利班领导人,希望他们能尊重人权,不要滥杀,塔利班领导人“研究”了《联合国宪章》,但是终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
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士兵找到了纳吉布拉的藏身之处,咆哮着冲进去将纳吉布拉抓住,并根据塔利班“理解”的伊斯兰教义进行了“审判”,判决纳吉布拉死刑。
塔利班士兵先在众人面前把纳吉布拉的生殖器割下,然后把惨叫不止的纳吉布拉拴在一辆吉普车下,围着总统府拖了好几圈,直到纳吉布拉被折腾得奄奄一息,才最后用乱枪结果了他的性命,接着他的尸体被悬挂在城市广场的灯柱上示众,一周后,纳吉布拉腐烂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被扔进了臭水沟(他的兄弟也在同一天被处死)。[4]
阿富汗共和国国旗(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时代纳吉布拉在上台的同时制定并实施“全国和解计划”,1986年9月成立全国和解委员会,提出自1987年1月15日起实行半年停火、邀请穆斯林游击队组织领导人参加“民族和解政府”的建议,与穆斯林游击队举行谈判,但因双方分歧太大,政府的建议遭到游击队的拒绝,双方再度爆发激战。尽管和解计划受挫,政府却招募了大批亲喀布尔的民兵,在许多方面,纳吉布拉的“全国和解”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欢迎和对他的统治的支持,阿富汗国防军的力量得到加强,1988年阿富汗政府武装力量达32万人。1987年9月11日,颁布法令,允许新成立的政党合法化,并说阿富汗政治体制的基础应建立在多党制之上。宣布将建立有反对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阿富汗举行地方选举。新宪法设立一个两院制的大国民议会(梅利舒拉),由一个参议院(长老院)和一个众议院(人民院)组成,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新政党都必须遵循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法西斯主义的原则。[1]
阿富汗共和国国徽(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时代1987年11月30日经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选举就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12月10日正式宣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改名称为阿富汗共和国。纳吉布拉任总统后,进一步表示“和解”姿态,恢复了传统的黑红绿三色国旗,修改了国徽图案,在新宪法中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放宽土地占有者的占有限额,并给清真寺以优惠照顾。[1]
1988年4月15~16日,阿富汗举行了议会两院选举,人民民主党赢得人民院一共234个议席中的46个,人民民主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祖国阵线赢得45席,新的左翼政党占24席,从而确保了人民民主党在议会的优势地位。虽然穆斯林游击队抵制选举,但政府仍空置了人民院234席中的50席和长老院的少数席位,希望游击队结束武装斗争和参加政府。
在经济方面,纳吉布拉继续延续了卡尔迈勒的经济政策,扩大与苏联和东欧的经贸关系,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1986年1月开始执行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根据计划,经济增长率将由1985年以前的每年增长不到2%,计划增长25%,工业增长28%,农业增长14~16%,国内贸易增长150%,对外贸易增长15%。但正如预期的那样,直到1992年3月,计划各项指标和每年2%的经济增长没能实现。1990年宪法给予私营部门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宪法第20条关于成立私人公司以及第25条鼓励外商投资私营企业。
1988年4月7日在塔什干与戈尔巴乔夫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的“最后障碍已经消除”,苏联准备从5月15日开始撤军。4月14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主持下,喀布尔当局和巴基斯坦代表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规定苏联占领军从5月15日开始撤军,在9个月内撤完。同年5月宣布扩大政权基础,任命非党人士穆罕默德·哈桑·沙尔克为总理,另一些非党人士分别担任副总统、副总理和部长,但他强调不允许反对派夺权,反对派中的极端分子不得参加联合政府。1989年2月15日宣布苏联已完成从阿富汗撤军计划,十年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1]
此后,穆斯林游击队加紧向政府军发动进攻。1989年2月18日,纳吉布拉总统宣布阿富汗全国处于紧急状态,2月19日成立最高国防委员会,出任主席,接管政府权力,兼任部长会议主席(为政府首脑,另有部长会议执委会主席行使总理职权)。1990年5月2日宣布取消实施的紧急状态。1990年6月26日—27日,主持召开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做政治报告,报告称人民民主党执政以后由于对国内社会和国际形势缺乏全面了解,推行一系列急躁冒进的政策,犯了错误。称苏军进入阿富汗“不符合阿富汗的民族利益”,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痛苦的一页”。这次大会决定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改为阿富汗祖国党,纳吉布拉当选为祖国党主席。[1]
在“二大”期间,与会代表有60%是激进的社会主义者,大会上,主张党的“伊斯兰化”和主张捍卫“四月革命”成果的两派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辩论。纳吉布拉的全国和解政策在全党尤其是在“旗帜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纳吉布拉为了安抚党内反对派,强调他不会放弃四月革命后取得的成果,相反会竭力维护它,不会放弃一党专政、或者去和反动的毛拉们合作。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演讲1990年夏天,阿富汗政府军处于防御态势,至1991年年初,阿富汗政府仅能控制全国10%的地区。在莫斯科,只有克留奇科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主张继续援助纳吉布拉政府,但克留奇科夫在1991年“8.19事件”失败后被逮捕,谢瓦尔德纳泽也在1990年5月辞去苏联外长职务,在苏联领导层不再有任何亲纳吉布拉的人。1991年末,美苏经过多次谈判一致同意从1992年1月1日停止向阿富汗各派提供武器。事实上,苏联在“8.19事件”后,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根本无暇顾及纳吉布拉,随后苏联解体,叶利钦的俄罗斯联邦也不愿意继续援助纳吉布拉政府,他认为这是“苏联的遗物”。1991年秋天,纳吉布拉写信给谢瓦尔德纳泽:“我并不想成为总统,是你说服了我,说坚持就可以了,并承诺给予支持,现在,你抛弃了我和阿富汗共和国的命运”。与此同时,美国却从未遵守与苏联达成的协议,仍继续向穆斯林游击队提供援助。
喀布尔当局的经援被切断后造成食品、燃料短缺,人民怨声载道。加之执政的祖国党分裂,反纳吉布拉的势力急剧扩大,甚至与穆斯林游击队联系。在伊朗、巴基斯坦和西方国家的支持下,穆斯林游击队加强进攻,接连攻下几个省,对喀布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此外联合国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和平计划也是纳吉布拉下台的催化剂,使政府军斗志瓦解。[1]
纳吉布拉时期的阿富汗政府军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1992年3月18日,纳吉布拉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同意交权。1992年4月7日宣布他已准备提前交权,将不等待在联合国主持下向穆斯林游击队交权的日程安排。事后即将其家属送往国外。同年4月16日正式卸去总统职务,由4名副总统和4名高级将领组成联合委员会接管权力,国防部副部长阿卜杜勒·拉希德·杜斯塔姆将军任委员会领导人。随后,在印度使馆的安排下,纳吉布拉准备乘飞机流亡国外,在赴机场途中被杜斯塔姆控制下的喀布尔当局民兵截回,躲进联合国驻喀布尔的办事处避难。[1]
杜斯塔姆曾经是深得纳吉布拉倚重的实力派将领,他与游击队领导人马苏德达成秘密协议,杜斯塔姆放马苏德进入喀布尔。拦截纳吉布拉出逃则被视为他向穆斯林游击队作出的一种政治姿态。接管政权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者“七党联盟”知道纳吉布拉在国际上有一些声望,尚未轻举妄动,因此只是派士兵团团围住办事处。穆贾迪迪、拉巴尼、马苏德等阿富汗伊斯兰国领导人多次表示愿意赦免纳吉布拉和喀布尔政权的官员。
纳吉布拉留下了两个女儿,她们在塔利班占领和内战开始后被迫离开阿富汗。三个女儿1992 年搬到印度新德里后,女儿们与母亲一起在印度长大。
二女儿希拉·纳吉布拉(Heela Najibullah,1977年-),出生在喀布尔,在瑞士学习,她曾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2006 年,她在代表阿富汗的联合国青年领导人峰会上发言,是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的雇员。[5]
三女儿莫斯卡·纳吉(Mosca Najib,1984年-),是印度公民,在新加坡担任国际公司万博宣伟的摄影师。[6]
妻子法塔纳·纳吉(Fatana Najib,1953年8月9日-)于 1992 年逃离阿富汗,流亡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