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校门
民国27年(1938年)7月1日,广东旅桂同乡会据孙中山之旨,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兴学储材”的口号,在桂林市东华路广东会馆创建逸仙中学(私立)。
民国36年(1947年),设有高、 初中各5个班,共有学生475人。
1952年11月,桂林市人民政府接办私立逸仙中学,改名为桂林市第三中学。
1953年12月,改为桂林市立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学校改名为桂林市第二中学。[5]
1963年7月,桂林市第二中学分部划出成立桂林市第七初级中学。
1981年11月,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原校名——桂林市逸仙中学,校址仍设在民主路。
1983年起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办旅游外语和旅游服务班。
2003年11月,学校通过自治区普通高级中学一级学校评估。[5]
2011年,桂林市逸仙中学和桂林市第七中学两校整合合并,并设立了学校的高中部校区、初中部校区。[5]
2015年3月,学校高中部正式被授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九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6年1月,桂林市第七中学更名为桂林市民族中学。[5]
2017年9月,高中部投入使用12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7]
2018年5月,桂林市逸仙中学和桂林市民族中学整合,重新组建成新的桂林市逸仙中学,学校初中部挂名“桂林市民族中学”。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初中部共有教学班28个班,学生1239人,教职工103人。截至2017年4月,学校高中部共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129人。[4]
桂林市逸仙中学教育集团:桂林市逸仙中学、桂林市第十六中学、桂林市第十七中学。
截至2012年5月,学校初中部有1栋综合大楼、1栋办公大楼、4栋教学楼、2栋实验大楼,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12间。学校体育用地6127平方米,分别建有篮、足、排球场以及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风雨室内球场。[8]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初中部建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大楼、文化长廊等。
高中部(39)截至2017年6月,学校高中部所有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标准示范性各类实验室、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拥有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以及塑胶田径运动场,所有教室和学生宿舍均安装空调,同时高中部还有桂林市首批一级心理辅导室、广西中小学示范性心理辅导室。高中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拥有十二室一厅一舞台、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心晴驿站。[7]学生公寓共七层,第一、二层为食堂。3到7层为学生公寓,每间入住8-12人,宿舍均安装有空调,提供24小时热水,配有洗漱间和阳台。[6]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初中部共有教职工103人,有专任教师93人,本科学历及以上8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86人。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桂林市首届科研带头人、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园丁工程B、 C类人才、市“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市“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市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市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27人。
截至2019年7月,学校高中部共有教职员工12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名师1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C类人才20人、广西园丁工程骨干教师3人、桂林市名师培养对象4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9人,桂林市教学能手25人;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 51人,中、高级教师占专职任课教师总数的92.5%,一批“广西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桂林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桂林市优秀教师”、“ 桂林市优秀青年教师”、“桂林市班主任标兵”、“桂林市德育先进个人”、“ 桂林市优秀班主任”。[6]
特级教师:杨连发[9]、郭燕玲[10]
全国优秀陶研工作者:潘中[11]
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潘中[11]、王华薪[12]
国家教育部课题组课题研究全国工作先进个人:周新华[13]、罗芳[14]
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杨连发[9]
广西优秀教师:秦琴[15]、阳文红[16]、廖兴华[17]
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学科自治区级骨干教师:杨晓红[18]、王华薪[12]、李媛[19]
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11人,二本上线135人,学校1人理工类总分655,获大桂林市普通高中第一名;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6人,二本上线272人,学校1人文史类单科数学148分,排广西第47名,1人被中央美院录取[7],1人考入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高考,一本上线19人,二本上线377人,学校1人理工类总分(裸分)605。[7]
2017年高考, 学校参考人数468人,在二等生3人(无一等生),三等生113人,其余均为四、五、六等生的生源情况下,一本上线29人(裸分),二本上线426人(不含体育、艺术上线人数)。[20]
2018年高考,参考人数478人,在2018届学生中一等生9人,二等三284人,三等生42人,四、五等生共167人的情况下,一本上线66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本科上线406人。
2019年高考,应届参考441人,一本上线99人,一本率22.5%,1人中考成绩二等1A2B3C,高考成绩615分;1人中考成绩二等2A3B1D,高考成绩607分。[6]
科技创新:2016年-2017年,学校学生有7件作品获国家实用发明专利。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共有32人因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而得到高考加分。2016年学生发明的《人性化呐喊心理宣泄仪》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广西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7]
竞赛成绩:2018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学校学生2人获全国一等奖,21人获全国二等奖,23人获全国三等奖。2018年广西“创新杯”数学竞赛,高一组学校学生1人获广西一等奖,14人获广西二等奖,42人获广西三等奖;高二组2人获广西一等奖,13人获广西二等奖,11人获广西三等奖。[21]2018年广西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高二组,学校1人获广西三等奖。[22]
体育运动:2012年-2017年,学校共有30多名学生获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代表桂林参加2014年全国三人制篮球赛,获广西赛区冠军、2015年广西第1届区运动会获季军,2016年广西学生运动会男篮第五名。2016年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中组冠军。学校有1人代表广西师大男篮打进2017年CUBA全国总决赛;1人获广西第13届区运动会网球比赛女子个人冠军及年度网球锦标赛女子个人冠军并于2016年代表中国参加2017年澳网青少年组女单打进16强。[7]
文化艺术:2014年-2017年,参加桂林市校园文化艺术节课本剧、童声合唱及现场书画比赛连续四届获桂林市一等奖。[7]第五届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学生演出的课本剧《战地惊雷》获艺术表演类戏剧节目中学生甲组二等奖。[23]2015年中华经典诵读广西区决赛,学校1人获二等奖。[24]
姓名/组织 | 成果 |
---|---|
黄太民 | 文章《浅谈新课标视点下的作文评改》在国家一级期刊《教育》杂志上发表 |
卢琰 | 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在《软件 教育现代化》期刊上发表,并获国家级一等奖 |
陈杰清 | 桂林市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独唱”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独舞”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2017年) |
唐西婷、唐诗、李雄谋、莫莲萍、韦茜、唐茹海 | 2017-2018年桂林市优秀教师 |
王欣欣、彭定兰、贺仲旋 | 2017-2018年度桂林市中学政治学科优秀教师 |
逸仙中学化学组 | 2017—2018年度桂林市中学化学先进教研组 |
(注:以上内容来源[25][26][27][28][29][30])
姓名/组织 | 成果 |
---|---|
黄太民 | 文章《浅谈新课标视点下的作文评改》在国家一级期刊《教育》杂志上发表 |
卢琰 | 论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在《软件 教育现代化》期刊上发表,并获国家级一等奖 |
陈杰清 | 桂林市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独唱”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一等奖、“独舞”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2017年) |
唐西婷、唐诗、李雄谋、莫莲萍、韦茜、唐茹海 | 2017-2018年桂林市优秀教师 |
王欣欣、彭定兰、贺仲旋 | 2017-2018年度桂林市中学政治学科优秀教师 |
逸仙中学化学组 | 2017—2018年度桂林市中学化学先进教研组 |
全国读书活动师范学校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单位 | 2015年心理科研课题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学校 |
广西绿色学校 | 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 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
广西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 广西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先进单位 | 广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 |
广西科技教育优秀学校 | 广西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 广西青少年发明示范学校 |
广西中小学发明示范单位 | 广西禁毒工作示范校 | - |
(注:以上内容来源[7][31])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生源基地、教育实践基地。[7]
全国读书活动师范学校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单位 | 2015年心理科研课题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
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学校 |
广西绿色学校 | 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 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
广西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 | 广西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先进单位 | 广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 |
广西科技教育优秀学校 | 广西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 广西青少年发明示范学校 |
广西中小学发明示范单位 | 广西禁毒工作示范校 | - |
学校与新西兰玫瑰山学院结为“姐妹学校”;三次组织学生赴马来西亚参加“全球华人英语辩论赛”;组织师生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玫瑰山学院交流学习,选派优秀英语教师赴美国进修;2015年学校2名学生作为交换生到美国就读高中。[7]
该校校徽为圆形图案,外圈为蓝色,象征着博大,上半部分为中文“桂林市逸仙中学”,下半部分为对应英文名称。内圈的麦穗象征着逸仙学子的收获与希望。
校歌陈残云作词,廖冰兄、甄伯蔚、魏洁励作曲。[32]
歌词:我们永远年青,我们永远向前,学校是革命的熔炉,我们是熔炉里的一群,今天欢笑在一堂,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磨练,大家要虚心,学习总理革命的精神,不屈不挠,贯彻始终,意志象钢铁一样坚强,我们永远年青,我们永远向前,我们是革命的战士,要做中国的主人。[32]
学校有国学社、音乐社、美术社、话剧社、摄影社等二十个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节日包括文化节、体育界炎夏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