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强

李俊强

中文名 李俊强
职业 教师
主要成就 其主持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奖励
出生地 四川兴文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基本情况

李俊强,男, 1976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兴文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主任助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技示范园主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示范园法人,宜宾市优秀人才示范岗、拔尖人才和市学术带头人;课程园林植物生产与环境、园林植物的繁殖部分知识与技能主讲教师。

职责任务

李俊强同志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引进到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深度、增强专业技能,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全日制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工作劳苦、生活清贫的日子,也开始了理论学习获得学分和科研攻关的双重工作任务。他全部精力均投入到了工作中,无暇顾及家庭,不能在家照顾怀孕的妻子。正是这种孜孜不倦,顾全大局的精神,使得该同志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学院领导、老师、导师及同学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李俊强李俊强承担《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植物生产技术》、《生物化学》、《生物技术概论》等课程(含实训)的教学工作;指导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累计117人;指导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共2届17人。承担2005年省级课题《宜宾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机理、对策研究》园区规划与具体建设工作,主要项目执行人;负责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培养室的技术研发与对外服务技术指导工作。

教研工作

2006年,《植物组织培养》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组、试题库建设,参研;2007年,《植物组织培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讲教师。

2004年,“十五”农作物育种攻关:枇杷单倍体育种与转基因研究,省科技厅项目;通过枇杷花药培养,经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枇杷小孢子胚胎及单倍体植株,解决了枇杷小孢子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技术难题,为枇杷单倍体育种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在该研究领域属重大突破,为世界首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研;2007年,油樟、白魔芋、柑桔、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脱毒苗原原种繁育及推广基地建设,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研;2007年,魔芋种质资源搜集及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宜宾市科技局,主研;2007年,院级科研,枇杷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主研;2004年,中国农业部948项目,西南地区水果产业化关键技术引进,中国农业部、省农业厅,参研。

论文专利

该同志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参与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其中主研了省级课题1项、参研了农业部科研项目1项。枇杷花药、花粉培养在木本植物中难度特别大,长期以来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因此,枇杷单倍体育种工作进展缓慢。该同志在主研四川省“十五”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果树生物技术育种新方法新材料研究》,解决了枇杷小孢子再生单倍体植株的重大技术难题,在该研究领域属重大突破,为世界首例,使我国枇杷单倍体育种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发表了学术论文共计1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用全英文,在SCI收录源刊、国际园艺学权威学术期刊:《Scientia Hortic》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在ISTP收录源刊、国际园艺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ISHS)会刊:《Acta Hortic》上发表1篇;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均具有较为重要科学价值,将取得较为重大经济、社会效益。[2]

《一种植物花药培养胚状体的方法》(专利号:ZL .X),2007.08,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第2发明人;《制备植物单倍体胚和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专利号:ZL 6.X),2008.02,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第2发明人。

所获奖励

2005年12月,被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宜宾市人才办评为“宜宾市优秀人才示范岗”;2008年3月,被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宜宾市人才办评为“宜宾市拔尖人才”; 2007年教学考核质量考核为A等,年度考核优秀。2008年5月被推荐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6月,被评选为“宜宾市道德模范”,并作为宜宾市推荐的五位同志之一,参加四川省“道德模范”评选,是“敬业奉献模范”类别的唯一一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