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佛学社

普觉佛学社

中文名 普觉佛学社
成立时间 1964年4月18日
简称 普觉社
目录导航

创社宗旨

本学社以研究佛学的义谛,探讨人生哲学、宇宙真理、敦品励志、宏扬佛法、弼教辅仁为宗旨。

普觉之意义

普今众生入佛知见,觉悟有情,同登佛果。有促使大众普遍从迷梦中觉醒之意。

社团历史

普觉佛学社是逢甲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社团。创社社长为朱家丰(现任慈光图书馆馆长),干部有林陵三(现任台中市副市长,前交通部政务次长)等人。

1973年,建筑系李瑞钦同学接任社长,动员全班同学大力护持,更有附近的正信佛教道场「般若学苑」(现般若学院)鼎力相助,使普觉社办得有声有色。社员平日早晚课、佛学讲座、社团干部会议、课业温习,皆以此地做为据点,俨然成为普觉社的专用道场。普觉社的得天独厚为校内社团及全台佛学社团望尘莫及。

般若学苑住持是修印法师,毕业于慈明佛学院(现台湾中华佛教学院),平日与师兄修慧法师在此清修。她与普觉社结缘迄今,以深厚的佛学素养指导社员精进学佛,并买下毗邻学苑的醍醐轩现址(华厦新村社区口),一楼供素食团使用,使茹素同学有一价廉卫生的专用厨房。

1997年3月,修印法师鉴于原址窄小,无以容纳日增的信众共修,特由西屯迁移大坑金钢山,讵料921地震严重损毁原已简陋的大殿及寮房,几经艰难,法师率众重新站起,今天庄严朴素的大殿已矗立金钢山上。[1]

般若学苑

般若学苑创始人 上修下印 法师,俗姓林,幼具善根,童年既有出尘之志,十九岁出家。因感于当时弘法人才缺少,有心闻法者苦无去处,于是乃入慈明佛学院读书,誓以修行弘法为毕生之职。1970年,佛学院毕业,原拟继续深造,因身体不适,必须手术静养,遂接受慈明佛学院院长圣印上人之嘱,一边静养,一边任教于慈明佛学院。1972年,法师二十五岁,传枝公﹝法师之父﹞因见法师好学而苦于身体多病,于是乃捐两百馀坪土地,并盖钢筋水泥平房一栋,以供法师静养及研究佛法。此乃般若学苑之肇创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