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胡斯以献身教会改革和捷克民族主义的大义而殉道留名于世,他的追随者被称为胡斯信徒。罗马天主教视其为异教徒,于1411年革除其教籍。1414年,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判罚胡斯有罪,于次年将其处以火刑。胡斯之死直接导致了胡斯战争的爆发。1999年,罗马天主教会为此进行道歉。
他曾经接受神父的训练,后来成为波希米亚布拉格大学神学部主任,最後成为校长。
早在胡斯出生前波希米亚早就已经发展出一股强烈反罗马教会的意识,在神学思想上他受英国的威克里夫很深的影响。
扬胡斯被处以火刑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他的许多言论,为後来的新教所接受。他对整个欧洲各国和马丁·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胡斯一生有多部著作,在捷克文学历史上贡献卓越。胡斯认为圣经至上,而非教宗等圣职人员所订的规条,强调教会的主权属耶稣基督,为了此种意念及想法於是撰写了《论教会》(De ecclesia,1413)一书,甚至大肆批评教宗等圣职人员,已偏离基督真道,贪爱钱财及滥权等等,真是改教的先驱之一。
当时教会正值“大分裂”(主后1378-1417)的状况:罗马枢机院前于所选出的两个教宗,分别是位于罗马的贵格利十二世及位于亚威农的约翰二十三世,两人互相较竞。约翰二十三世为了对抗拿坡里王(为贵格利十二世所支持)而释出赎罪券给所有需要的人,以金钱来换取,胡斯过去虽曾花大把银子买赎罪券,但如今胡斯大大地谴责此种违反圣经教导的作法,於是约翰二十三世将胡斯取消教籍,最後甚至以异端名义将他下进监牢中。
经过长达8个月的监禁,胡斯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被提出监来上城门口,并将他绑在火刑柱上,终被烧死。导致“十字军”再度兴起和胡斯所在的波希米亚的信众展开了一场场的战役,直到十五世纪才结束。胡斯还创造了新的正字法,为捷克语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胡斯逝世的7月6日被称为胡斯日,是捷克的公共假期。如今,大多数捷克人都自认为没有宗教信仰,而且捷克的天主教信徒要远多于胡斯信徒,但扬·胡斯仍然被认为是国家英雄。
扬·胡斯雕像胡斯一三七一年生于捷克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一三九六年他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后留校任教。不久升任校长。一四○一年他成了传教士,第二年三月开始在布拉格教堂传道。胡斯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主张没收教会财产。他大胆提出了许多改革宗教的措施和反对异族统治的主张。他的观点首先反映了市民和捷克下层贵族的利益,同时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认为,把教会财产还俗归公的主张是反对整个压迫制度的第一。
在教堂听胡斯讲道的听众越来越多。他常当众指责德国高级教士们奢侈堕落的行为,揭露城市德国贵族的罪恶。一四一二年,罗马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符”,胡斯严厉谴责这种从普通教民身上榨取钱财的卑鄙做法。在胡斯的号召下,愤怒的布拉格下层居民和贫苦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但遭到镇压。
胡斯被驱逐出布拉格,他表示要用语言的利剑继续战斗,他坚信真理必胜。他以后又避往捷克南部农村继续传教。他在那里斥责农奴剥削制度,反对贵族在法庭上欺侮农民,因而受到下层贵族的支持及广大农民的热爱。胡斯的爱国主义行为还表现在他用本地方言而不是用教廷所规定的拉丁语作祈祷。他把圣经译成了捷克文。他奠定了捷克书面语言的群众基础。他用捷克文写作。他在《布道录》、《人民议会》等作品里,尖锐地抨击了罗马教皇的教权和整个罗马教会。
胡斯在农村的活动,更加激起了教会和世俗统治者对他的仇恨。他们采取威胁利诱、禁止传教、开除教籍,甚至使用宗教裁判等手段,一步紧逼一步地迫害胡斯。然而胡斯始终不屈服。他说,“我宁愿死去,也不会沉默。就是要帮助人民——就是为了这个”。一四一四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
这次会议是罗马教皇同皇帝西克孟德阴谋策划陷害胡斯的一着。胡斯不顾城乡老幼劝阻,坚决赴会。他认为可利用这次大会申述自己的主张。但会议拒绝听取他的申诉,并强令他撤销自己的主张。胡斯拒绝这样做,庄严地宣称,自己因然不免一死,但是真理“将从墓穴里站起来,发展壮大,得到永恒的胜利”。一四一五年七月六日,在康斯坦茨的广场上胡斯被统治者以异端的罪名处以火刑,活活烧死。
他在《布道录》、《人民议会》和《论教会》等作品。
寻求真理,倾听真理,
学习真理,按真理行事,
坚持真理,誓死捍卫真理。
——扬·胡斯
扬·胡斯雕像胡斯之死,在整个捷克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把对胡斯的迫害看作对整个民族的冒犯,反抗罗马教皇和帝国皇帝的斗争更趋激烈,一四一九年七月在胡斯宗教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捷克史上伟大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
这一震撼整个欧洲的胡斯运动以及此后十余年的胡斯战争,给帝国和罗马教廷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扫除了德国上层剥削者在捷克的势力,保证了以后一个多世纪捷克完全脱离帝国的统治。
金色布拉格的古城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塑像,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曾赞扬过的捷克民族权利和人民权利的保护者、中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每年夏天,在胡斯遇难的日子里,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向这位为真理而斗争的战士致敬。
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中叶的捷克王国,是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捷克广大农民受着封建土地的占有者——德国僧侣把持的天主教教会和德国贵族的残酷的剥削。捷克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展开了反对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斗争。他们首先起来反对宗教压迫。传教士扬·胡斯是这一斗争的领袖人物。
15世纪捷克人反对德国封建主及天主教势力入侵的民族战争。13世纪以来,德国贵族和僧侣逐步控制了捷克的经济、政治和宗教大权,引起捷克人民的强烈不满。15世纪初,以爱国者J.胡斯为首掀起反对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皇和德皇处以火刑,矛盾进一步激化。
1419年,胡斯党人在布拉格等地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胡斯战争的序幕。在斗争过程中,胡斯党人分裂为激进的塔博尔派和调和的圣杯派。起义者建立了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胡斯军,在著名的统帅J.杰士卡和大普罗科普统率下,于1420~1431年先后粉碎罗马教皇组织的5次十字军进攻,取得了苏多梅日采(1420)、维特科夫山(1420)、库特纳霍拉和涅梅茨凯-布罗德(1422)、乌斯季(1426)、塔霍夫(1427)和多马日利采(1431)等会战的胜利;起义军还转战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为反对欧洲反动势力建立了辉煌战绩。
1434年胡斯党内的圣杯派联合封建天主教势力,在利帕尼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胡斯战争基本结束。
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但它给德国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促进了捷克民族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有很大影响。胡斯党人在长期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得到人民有力支援的、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新型军队,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上有所创新。胡斯军以步兵为主力,还拥有车载兵(乘车步兵)、骑兵和轻型炮兵等。胡斯军首创的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在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每辆战车有一名指挥官,下辖18~20名士兵。每10辆战车编为一个十车队,由十车长指挥;数个十车队组成一个战车队,所有战车队均由战车统领统一指挥。情况需要时,以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此种工事通常配置在两翼有天然障碍的高地,火炮配置在战车工事中央,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骑兵的袭击,并在敌军接近时予以重创。此外,胡斯军善于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有利战场,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兵种协同动作等军事原则。在野战中大量使用轻炮兵也是军事史上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