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协议,指巴勒斯坦两大主要派别法塔赫(巴民族解放运动)和哈马斯(伊斯兰抵抗运动)2007年2月8日晚在沙特阿拉伯麦加正式签署的一份协议。协议就建立民族联合政府、新政府政治纲领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等问题达成一致。
巴勒斯坦两大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支持者在加沙地带的武装冲突一直绵延不息。仅在2007年的两周内,双方的流血冲突就造成至少8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有媒体甚至惊呼“巴勒斯坦在滑向全面内战的边缘”。于此同时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缓和趋势,在沙特等国家的积极斡旋下,双方决定举行和平对话。
第一,停止一切内部斗争,组建民族联合政府。
第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第三,民族联合政府总理由来自哈马斯的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担任。
第四,新组建的民族联合政府应尊重巴解组织以前签署的一切协议。
第五,副总理将由法塔赫人士担任。
第六,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内务部长三大关键职位将由独立派别人士担任。
此外,根据协议要点,巴解组织将继续负责与以色列方面进行谈判,但协议并没有就新一届联合政府是否承认以色列作明确表述。
“麦加协议”为消除巴勒斯坦派别纷争、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带来了希望。在沙特的倡议下,巴勒斯坦两大派别领导人阿巴斯和迈沙阿勒、哈尼亚就停止流血冲突、组建民族联合政府举行了会谈。麦加会晤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弥合了两派存在的部分分歧,为未来的全面合作打下了基础。
首先,两派就停止内讧达成了共识。延续了将近一年的内部纷争,不仅造成了约9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悲剧和重大经济损失,也加剧了巴自治政府的执政困难。更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人的自相残杀,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令巴勒斯坦人民对前途丧失信心。对巴勒斯坦事业极为不利。
其次,基本解决了权力之争。为使巴勒斯坦摆脱国际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推动巴以和平进程重启,阿巴斯一直为组建巴民族联合政府而努力。但是,双方对部长名额的分配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麦加会晤终于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商定哈尼亚继续担任总理,并占有7名部长职位;法塔赫担任副总理并得到6个部长职位;争执较大的内政和外交两个部长职位由哈马斯和法塔赫分别指定独立人士担任;给两大派别以外的其他4个党派预留4个部长职位。
第三,就重建巴解组织达成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哈马斯逐渐成为巴勒斯坦第二大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哈马斯不是巴解组织成员。此次阿巴斯和迈沙阿勒、哈尼亚就改造巴解组织达成一致,以意味着哈马斯可能成为巴解成员。如果哈马斯加入巴解组织,则有利于软化激进色彩,直至放弃“不承认以色列、不放弃暴力、不接受巴以协议”的三不政策,无疑对实现巴以和平有利。
“麦加协议”的达成,基本完成了消除内部分歧的构想,为重启巴以和谈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因为“麦加协议”只是笼统地就新政府的政治纲领达成了共识,双方并没有就承认以色列和遵守业已达成的巴以协议作出明确承诺。哈马斯恐怕尚未做好承认以色列的思想准备。至于说遵守巴以协议,双方在“遵守”和“尊重”两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因为承诺“遵守”,就必须照办;而承诺“尊重”,则是可以照办,也可以不完全照办。美国和西方国家早就说过,巴民族联合政府能否得到国际承认,关键要看哈马斯在这个政府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只要哈马斯不明确表示承认以色列并遵守巴以协议,阿巴斯组建新政府的初衷还是很难实现。
另外,达成协议和协议执行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协议虽已达成,但落实协议的过程中还会遇到难克服的具体困难,不能过于乐观。最重要的是,哈马斯和法塔赫的武装冲突能否真正停下来。只要任何一方“擦枪走火”,便会葬送协议。
哈马斯(英语:Hamas)是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的简称。该组织成立于1987年,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伊斯兰运动组织和政党。“Hamas”源自“伊斯兰抵抗运动”一词在阿拉伯文中的英文译音转写(?arakatal-Muqāwamaal-Islāmiyya)的首字母缩略字。由于阿拉伯文的书写系统是从右往左,故用此英文转写在字面上其实是反向的。哈马斯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并在现以色列、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等地区建立伊斯兰神权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哈马斯不惜诉诸武力。该组织走向两个极端:一面从事慈善事业,另一面进行对以色列的攻击活动。同情巴勒斯坦的人特别是穆斯林人士往往认为哈马斯是反以英雄,亲以色列的西方人士往往认为哈马斯是恐怖组织。
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属的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简称,是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三个词对应的阿拉伯语词首音节的汉译形式。1959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1963年在阿尔及利亚设立第一个办事处,1965年1月1日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山区首次发动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到1968年已发展为一支主要的巴勒斯坦军队。法塔赫控制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机构、大部分群众团体和驻外代表机构。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它座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30多万。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起伏,景色壮丽。麦加,在阿拉伯语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达了这里地势低、气温高,饮水困难的特征。世界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世界联盟(简称“伊盟”)于1962年在此成立,它利用世界穆斯林朝觐的机会,召开各种会议,讲座共同关心的问题,使麦加成为当代世界伊斯兰教的中心。
2月8日,在沙特阿拉伯城市麦加,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左)会见来自哈马斯派别的巴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右)和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巴勒斯坦哈马斯派别消息人士当日在麦加说,哈马斯和法塔赫领导人已经就未来巴联合政府部长人选达成了一致,两派占有的部长席位分别为7个和6个。
法塔赫领导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在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支持下,分别代表巴勒斯坦两大派别在沙特伊斯兰圣城麦加签署协议,承诺结束内部流血冲突,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共同组建民族联合政府。
麦加协议为消除巴勒斯坦派别纷争、成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带来了希望,值得审慎乐观。
在沙特的倡议下,巴勒斯坦两大派别领导人阿巴斯和迈沙阿勒、哈尼亚于2月7日和8日就停止流血冲突、组建民族联合政府举行了会谈。会谈开始前,阿卜杜拉国王表示,会谈将持续到谈出成果为止。两派领导人则表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天公不负有心人,主办方和当事方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意志,终于使麦加会晤取得了积极成果。
麦加会晤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弥合了两派存在的部分分歧,为未来的全面合作打下了基础。首先,两派就停止内讧达成了共识。延续了将近一年的内部纷争,不仅造成了约9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悲剧和重大经济损失,也加剧了巴自治政府的执政困难。更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人的自相残杀,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令巴勒斯坦人民对前途丧失信心。对巴勒斯坦事业极为不利。
其次,基本解决了权力之争。为使巴勒斯坦摆脱国际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推动巴以和平进程重启,阿巴斯一直为组建巴民族联合政府而努力。组建民族联合政府的倡议,是去年5月一些被羁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各派德高望重的人物达成的狱中协议提出的。在长时间说服哈马斯改变强硬立场无望的情况下,阿巴斯将狱中协议奉为至宝。阿巴斯认为,只要成功组建联合政府,淡化巴自治政府的哈马斯激进色彩,就能打破国际社会的封锁,促使美国和西方恢复经济援助。为组建联合政府,阿巴斯与哈尼亚多次磋商,并于今年1月底专程前往叙利亚会晤旅居在大马士革的迈沙阿勒。但是,双方对部长名额的分配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麦加会晤终于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商定哈尼亚继续担任总理,并占有7名部长职位;法塔赫担任副总理并得到6个部长职位;争执较大的内政和外交两个部长职位由哈马斯和法塔赫分别指定独立人士担任;给两大派别以外的其他4个党派预留4个部长职位。
第三,就重建巴解组织达成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哈马斯逐渐成为巴勒斯坦第二大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哈马斯不是巴解组织成员。自哈马斯去年1月25日在巴立法委选举获胜之后,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巴斯一直在争取哈马斯加入巴解,但一直未能成功。此次阿巴斯和迈沙阿勒、哈尼亚就改造巴解组织达成一致,以意味着哈马斯可能成为巴解成员。如果哈马斯加入巴解组织,则有利于软化激进色彩,直至放弃不承认以色列、不放弃暴力、不接受巴以协议的三不政策,无疑对实现巴以和平有利。
麦加协议的达成,基本完成了消除内部分歧的构想,为重启巴以和谈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为什么仅仅是值得谨慎乐观呢?这是因为麦加协议只是笼统地就新政府的政治纲领达成了共识,双方并没有就承认以色列和遵守业已达成的巴以协议作出明确承诺。哈马斯恐怕尚未做好承认以色列的思想准备,哈尼亚前不久还在说,哈马斯永远不会承认以色列。至于说遵守巴以协议,阿巴斯和迈沙阿勒大马士革会晤后曾传出,双方在遵后和尊重两词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因为承诺遵守,就必须照办;而承诺尊重,则是可以照办,也可以不完全照办。美国和西方国家早就说过,巴民族联合政府能否得到国际承认,关键要看哈马斯在这个政府中是否占主导地位。看来,只要哈马斯不明确表示承认以色列并遵守巴以协议,阿巴斯组建新政府的初衷还是很难实现。
另外,达成协议和协议执行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协议虽已达成,但落实协议的过程中还会遇到难克服的具体困难,不能过于乐观。目前,最重要的是,哈马斯和法塔赫的武装冲突能否真正停下来。只要任何一方擦枪走火,便会葬送协议。因此,根据以往的教训,人们有理由相信,麦加协议面临如何落实的严峻考验,其性质依然是脆弱的。
不过,无论如何,麦加协议还是可以被视为消除内部分歧的里程碑,解决巴以问题的一个新起点,具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联想即将于2月19日举行的美以巴三方会晤,被边缘化6年之久的巴以和平进程似有重新启动的可能,令人欣慰。当然,麦加协议能否落实,巴勒斯坦内部团结能否再现,美国和西方国家能否承认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巴勒斯坦民族联合政府,巴以问题能否出现一点起色,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内争激烈、外患严重的巴勒斯坦8日迎来了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转机。经过两天艰难会谈,矛盾一直很深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当晚签署“麦加协议”,宣布就组建民族联合政府等问题达成一致。这一协议使巴内部实现民族和解成为可能,但它能否使巴彻底摆脱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仍是一个不小的问号。
根据“麦加协议”,即将组建的巴民族联合政府总理将由来自哈马斯的现任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担任;副总理将由法塔赫人士担任;哈马斯和法塔赫将分别取得未来联合政府中7个和6个部长职位,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内政部长三大关键职位将由独立人士担任。这样的职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可以说,这份协议为组建巴民族联合政府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将有可能结束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众所周知,近年来,法塔赫和哈马斯支持者在加沙地带的武装冲突绵延不息。仅在最近两周,双方的流血冲突就造成至少8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有媒体甚至惊呼“巴勒斯坦正在滑向全面内战的边缘”。
“麦加协议”必将促进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谅解与互信,为进一步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彼此分歧,实现巴内部团结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麦加会谈中,双方同意就建立联合政府、加强政治合作、加深民族和解以及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4个问题分别成立独立委员会,为日后继续通过谈判解决各种分歧奠定了基础。
法塔赫和哈马斯达成“麦加协议”,是巴勒斯坦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双方以民族利益为重,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同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沙特对这一协议的达成功不可没。
沙特是巴自治政府最坚定的财政援助者。有报道称,尽管美国频频通过各种渠道向沙特方面表示反对,但沙特依然坚持每月向巴自治政府提供上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而且,沙特向来对巴各政治派别一视同仁,在斡旋过程中并无偏袒。因此,沙特此次出面调停对巴各方来说具有特殊的分量。同时,沙特将会谈地点安排在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意在强调法塔赫和哈马斯之间的伊斯兰和阿拉伯共同属性,就像阿卜杜拉国王所呼吁的那样,进行一次“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完全内部的会谈”。这也是会谈能够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哈马斯上台执政后,以色列、美国和欧盟国家为了打压哈马斯,对巴勒斯坦实施了经济封锁,严重打击了巴勒斯坦经济,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困苦不堪。“麦加协议”能否使上述国家解除对巴方的经济封锁目前仍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以色列一直要求巴民族联合政府接受3项基本原则,即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以及遵守以巴间已经签署的和平协议。根据“麦加协议”,巴新联合政府将“尊重”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已经签署的和平协议。这与西方国家所要求的“遵守”和平协议有所差别。此外,协议并没有就新一届联合政府是否承认以色列作出明确表述。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塔赫成员表示,法塔赫担心,哈马斯在“麦加协议”中作出的妥协并不足以让西方国家解除经济封锁。来自哈马斯的自治政府副总理沙伊尔也认为,以色列和美国不会接受“麦加协议”,但会得到欧盟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因此,未来巴民族联合政府能否被各方所接受还有待观察。
同时,尽管“麦加协议”值得珍视,但它毕竟只是实现巴内部和解道路上的一步,接下来能否遵守协议内容,落实具体措施,是法塔赫和哈马斯下一步共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