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长堤,①淡荡晚风起。②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③走舟车向此,④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⑤争觉乡关转迢递。⑥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⑦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⑧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①伫立:长时间站立。
②淡荡:舒缓,恬静。多用来形容春天景色。
③箭波:水波迅速,有如飞箭。
④走舟车:水路旱程并进。
⑤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之人不停地漂泊。
⑥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⑦泛泛:飘流浮行的样子。
⑧孟光:东汉贤士梁鸿妻。
久久的站立在长堤之上,轻柔的晚风吹拂着,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遮掩着奔腾不息的江河。人们都争相着往这里来,不管是什么途径,只是为了追名逐利。想到旅途之人终日不停的漂泊,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么会察觉到在终日驱驰中已经渐进啊的远离了家乡。
轻率的离开绣阁(代指女方),很难收到妻子的来信,随便度过了一年,无奈的到处旅行,厌烦的情绪,近来尝遍了在外流动做小官的滋味,这些想法,我就是写成书信,又能寄给谁呢?即使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柳永中举之后,曾任睦州团练推关、宇航县令、定海(在今浙江)晓峰盐场检察官、泗州判官等微小官职。这首《定风波·伫立长堤》便是他在“宦游”过程中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
词的上片先写“伫立长堤”,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几句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随着词作的逐步展开,这种悲凉之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滔滔滚滚,联翩直下。请看: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边地如此荒凉,人们却争相“走舟车向此”,为什么呢?“奔名竞利”!原来全为追名逐利。一可悲。
荡子“终日驱驱”,不觉之间已然离故乡越来越远。词句由“念”领起,“争觉”一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想来荡子终日奔走,舟车劳顿,哪里还觉得家乡渐远!行行重行行,连家乡越来越远反也不觉得了。二可悲。
过片“何意”二字,似将上片的内容化作一声悲叹,又在这声悲叹中继续抒写自己的思归之情:“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没想到自己为了蜗角功名、蝇头微利竟付出了抛家别妻、温情不再、虚度光阴的沉重代价。三可悲。
“奈”字一转,贯串以下四句:无奈受尽了羁旅漂泊之苦,尝够了辗转宦游的滋味,却也再无法摆脱名利的束缚。四可悲。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词意再转:自己的种种情怀,纵然写在“香笺”上,又能寄给谁呢?孤寂、痛苦,却无一人可以倾诉。五可悲。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语意更进一层:就算有孟光这样的贤妻,也未必能理解我,未必能理解我内心的苦衷。六可悲。
清代万树·《词律》卷九:“何意”二字,向刻前尾,今改正为后起句。玩“走舟车”至“竟利”,似对后“此情怀”至“与寄”,该于“车”字豆“人”字句。然亦一气贯下也。
柳永(9877 10537),初名三变,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柳永人。仁宗景祜元(1034年),50岁时始中进士,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其词音律谐和,语意妥帖,婉转铺叙,内容多写歌妓生活、都市风光以及文人羁旅行役,状人状物细腻委婉,深得词家风旨,一时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雅俗并存,雅词用赋法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俗词开金、元曲子词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自成一格。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柳永而一变。所著有《乐章集》.存词206首,见毛晋《宋六十名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