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浮雕图

移民浮雕图

中文名 移民浮雕图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 80元/人
目录导航

简介

洪洞是上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县境曾出土的銎内戈(商)、父乙鼎、恒父旅簋(gui)、屯鼍(tuo)作铜簋等10余件商周时期的青铜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而青铜雕塑也以其历史悠久、沉雄厚重的独特质感著称于世,弥足珍贵。

浮雕图正是由青铜制成,它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黄剑根据明代迁民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创作而成,长23.68m,宽4.48m,以书画长卷的形式具体表现。细看这幅长卷,内容紧凑,绘画语言丰富,淡雅而又充满想象空间,图中涉及60多位人物、15个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玩味,都是一个富有趣味的故事。

壁画介绍

大槐树移民浮雕图大槐树移民浮雕图(3)第一幅壁画为移民国策。图中广济寺的外墙上张贴着迁民告示:“凡不愿外迁者,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广济寺旁大槐树下报名登记,愿意外迁的人可以在家等候消息”。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匆忙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地来到大槐树下。到了第三天,大槐树下已集中了几十万人。然而一切只是官府的圈套。一大队官兵突然包围了人群,官员盛气凌人地宣读着圣旨道:“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外迁”。大家都惊呆了,不久就便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人们捶首顿足,但也为时已晚。官府强迫登记,面含悲色的人们在迁移文书上按下手印,反复问询着迁移的事宜。办完手续后,官差向人群发放了行路的盘缠。然而,这有限的盘缠不但不能安慰老百姓的离乡的悲戚,反而更增添几分愁苦。人们捧手中银两的议论纷纷:“这么点盘缠,怎么够用啊”。一旁彪悍魁梧的差役手里拿着刀,每登记一人,就逼其脱掉鞋袜,在小拇脚趾上砍一刀,做为记号,以防逃跑。一直到今天,几百年过去,移民后裔双脚的小指甲都是复形,据说就是砍了一刀的缘故。

移民国策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一件痛苦至极的事。人们被迫离开温暖富足的家乡,迁徙未知的他乡。但在当时,这是统治者恢复战后中原社会经济的必由之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其功绩是为后世所称赞的。正所谓“权为中原富,强国谓功高。伟烈非寻常,千秋后裔昭”。

这边为移民惜别,讲述的是槐乡儿女别离故土的情境。广济寺旁,大槐树上,老鹳窝星罗棋布。百姓们在老槐下依依惜别:丈夫攀着老槐的枝干,妻子噙着泪剪下槐枝留作纪念:老祖母将槐枝递给孙儿,淳淳叮嘱孙儿要牢记自己是祖槐下的人;有人捧起老槐下的乡土,裹入衣襟,慰藉乡情;小孩依偎在槐树根上,盯着教书先生在树干上刻下百家姓。母亲在女儿衣服上绣上荷花以作纪念,爷爷肩扛着孙儿为昔日的伙伴老鹳鸟最后一次喂食;百姓们在大槐树下烧香叩拜,祈求祖槐保佑,希望前途光明,全家路途平安;牛氏三兄弟不能同迁一个地方,于是把携带的一口铁锅打破,分为三部分,以便日后相认,锅沿给老大,锅帮给老二、锅底给老三,三兄弟即为牛氏三祖。禽鸟恋故枝,乡土人难离。从此离去故邑,归期应该遥遥无期,惟愿在那即将迁去的地方,祖槐能荫佑福庇。

整个的祖槐构图像一个行走的人,这里是有寓意的,代表着“人走天下,根留祖槐;寻根问祖,永不忘槐”。事实上,不管是在洪洞还是移民地,老槐总是人们心中故乡的象征。而图中那些折槐枝、捧槐土、拜古槐、系挂件等祭槐祈福的仪式,亦成为民间风俗,至今在洪洞一带流传。我们即将的行程中,大家也可以一一体验。

最后一幅图表现的是移民迁徙的情境。洪洞有自古有莲花城的美誉,作品前景为荷花池,远景为群山和祥云。而在这祥和的氛围中,却上演着一场别离:老人互相搀扶着与儿子、儿媳、孙儿含泪告别,嘱咐他们路上平安;一对姐妹俯身于荷池边,姐姐采摘一朵荷花别于发间,妹妹将宽大的荷叶盖于头顶,和鱼儿惜别;移民路途中有人推车,有人挑担,有人赶着牛车,载着老人幼儿与物什,一路长队十几里,强忍被迫离乡的悲痛,怀揣着迷茫和忧虑,双脚迈向未知的前路。迁民们在官兵们的押解下,艰难上路,为防止移民逃跑,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将百姓的手捆绑在一条绳子上,互相牵连在一起,人们要大小便时,就会恳求押解的差人,给他们解开捆在胳膊上的绳子,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这就是“解手”的由来。移民被绑着上路,背起手来,行走多日,也就沿以成习,至今背起手来走路,反而觉得舒服。一排排老鹳鸟不舍的飞回大槐树,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总想最后再看一眼家乡。人虽远离了家乡,但根留祖槐,永不忘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