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潮流的高涨,以古大槐树移民遗址为载体的“根祖文化”活动空前活跃,蓬勃发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树后裔,思乡寻根之情,回乡祭祖之潮与日俱高。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1991年,由洪洞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
“寻根祭祖节”,定为每年4月1日至10日。主祭日为汉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每届祭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各界人士云集于此,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有重点移民省市的代表,也有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大槐树后裔,余亚飞诗赞道:“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落叶归根,寻根祭祖,反映了大槐树移民后裔对老家浓浓的爱,深深的情。“寻根祭祖节”的举行对于加强老家与移民后裔之间的联系,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首届“寻根祭祖节”的头天晚上,就有成千上万只小鸟从天而降,先飞往洪洞县委、县政府院内,然后黑压压云集到大槐树祭祖园,白天飞翔于祭祖园上空,黑夜栖居在祭祖园的树丛中,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大槐树祭祖园内,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凡,洪洞人以为奇观,几乎倾城出动拥入大槐树祭祖园。人们看到在园内第二代、第三代槐树和其他树木上,鸟儿落满枝头,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倾诉昔时的离别意,畅谈今日在它处的思乡之情,人们深深为之感动,都说:“移民的子孙要来祭祖,这些鸟儿也具有灵性,代表移民的子子孙孙,也是回老家来看望亲人来了。”这些鸟儿每天傍晚飞来,凌晨时分又向东北方向飞去。它们的形状像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是灰黑的,来时鸣音响亮,啾啾欢啼,去时叫声凄凉,哀鸣而去,洪洞人民称它为“神鸟”、“思乡鸟”有人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死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故乡,看看家乡变化。这一壮观景象一直到清明节后才全部消失,来自海内外参加祭祖活动的槐乡子孙无不为这一奇观所惊叹,这个奇观自首届以来,每年的祭祖节都会重现。
这一奇观洪洞县电视台录制了专题片,在洪洞电视台、临汾地区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播映。
“寻根祭祖节”自一九九一年首届以来,已举办十八届,届届成功,年年升温。首届主祭日,各方来宾超五万之众。自此以后,外地游子,与日俱增,来宾参与,范围逐年扩大,社会效益越来越大。
第十七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是由山西省政府和临汾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是寻根祭祖节举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次节庆活动,对提高我景区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十八届寻根祭祖节,较之往年,内容更加丰富,气势更加恢宏,对增强与移民后裔的联系,对唤起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构建和谐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