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园区规划范围:北起洛河南堤,南到伊洛路,东起瀛洲路,西跨西南环高速公路至丰李镇贠庄村东的园区规划路——淮南路,总规划面积21.89平方公里。
根据洛阳市四期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和省批准的洛龙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园区开发建设分三期实施。
一期(起步区)规划面积13.8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起瀛洲路,西至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北起洛河南堤,南至伊洛路。二期(发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洛河南堤,南到伊洛路,东起西南环城高速公路,西到规划地界。三期(控制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与二期用地相连接,西至淮南路,南北边界与一二期相同。
目前,园区已开发建设1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1平方公里。区域常住人口8.7万人,从业人数2.3万人。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4.5亿元,新建道路里长35公里,铺设供水管道25公里[2]
热力管道12.5公里,燃气管道6公里;建成2×13.5MW热电联产项目一个,3×75吨调峰热源厂一座,18万m3/d自来水加压站一个,30万立方液化天然气站一个,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两座,10kv开闭所两座。在建道路三条,长3.9公里,即将开工建设道路两条,长7.4公里;在建2×35MW热电联产项目一个。已经形成 “五横八纵”的道路网络,并在园区一期规划范围内形成了路、电、水、蒸汽、燃气、弱电通讯等“八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完全具备了承载高科技企业和现代制造企业入园建设的基础条件。
硅光伏(光电、光热)、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
园区现有企业243家,其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47家(85个项目),已投产企业35家,在建企业12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投资强度246万元/亩,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产值400亿元。
201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4亿元 同比增长33%;税收4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7亿元。其中,招商引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5.35亿元,占园区总销售收入的77.59%,税收1.48亿元,占园区全部税收的37%;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业销售收入71.5亿元,占园区总销售收入的64.76%。
2011年1-9月,全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税收4.3亿元,固定投资29亿元。其中,招商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32亿元,占园区同期总销售收入的77.67%;税收3.32亿元,占园区同期全部税收的77.21%。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业销售收入79.97亿元,占园区同期总销售收入的68.9%。
经洛阳市编委会批准成立了园区管委会,并内设综合部、经济发展部、规划建设部、招商部、项目服务部五个职能部门。机构精干,服务高效。成立了园区投融资平台——洛阳市龙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园区产业合作及信息交易中心大楼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出台了《洛龙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资金管理办法》和《洛龙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管理办法》,以支持、扶持企业发展。
园区大力构建发展、服务企业平台,为入园企业项目提供建设前期手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建设中“即办式”服务、投产后“保姆式”服务和无缝衔接。通过实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入园企业首问负责制等,建立完善高效的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洛龙科技园区已经建设成为以硅光伏(光热、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新材料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业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是洛阳市乃至河南省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标准最高、基础设施条件最好、产业集聚程度最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最具有活力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