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鸳鸯

海底鸳鸯

动物界
中文学名 海底鸳鸯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在中国及日本南部沿海、生长着一种大型节肢动物,外形像一只瓢,雌雄整天形影不离,行走、吃食、休息都钩夹在一起,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海底鸳鸯”的鲎。海底鸳鸯图册海底鸳鸯图册(6)

鲎的眼睛是由1000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小眼之间有交错的侧向神经联系,使鲎易于看清物体,并能准确地捕食或有效地逃避敌害。它除了具有一对复眼以外,还有一对小的中央小眼。曾有科学家通过对鲎的视神经电脉冲进行研究,揭示了关于各种视觉系统功能的原理,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鲎的血液能用来测检人体的内毒素。细菌的内毒素侵入人体会引起中毒、休克。用鲎血做成的一种试剂,很快就能检测出内毒素的含量,而且灵敏度极高,在一万吨蒸馏水中,如果含一克内毒素,鲎试剂也能把它检测出来。因此,这种试剂对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帮助很大,已被医学上广泛应用。

形态特征

海底鸳鸯鲎是节肢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因为它的体形像马蹄,行动像蜘蛛,有人称它马蹄海底鸳鸯图册海底鸳鸯图册(2)蟹或鲎珠。是一类与化石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由于它历尽沧桑却没有多少进化,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生物的老样子,因而被称之为“活化石”。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

生活习性

坚贞的爱情

沙滩上的海底鸳鸯海底鸳鸯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

鲎生活在沙质的海底,吃蠕虫及无壳软体动物,也吃一些海洋植物。白天休息,夜里活动。它的头胸部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身后有一根坚硬的尾,活像一个带柄的瓜瓢。每年夏季从深海游到近海,成双成对地爬上沙滩,用它发达的步足挖穴、产卵。它的行动笨拙,在沙滩上易为人们捕获。

相关资料

水中的鲎,大都是成双成对的;是因为雌鲎的前4条腿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却是4把钩子。原来雄鲎总是把钩子搭在雌鲨的背上,让“妻子”背着它四处丑陋而懒惰的鲎,对“爱情”却很专一,雌雄一旦结为夫妇,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背驮着比它瘦小的“丈夫”,蹒跚爬行,因此获得“海底鸳鸯”的美称。

天生一对

北部湾一带的渔民都称它们为“俩公婆”。每年春深水暖,成群的鲎乘大潮从海底游到海滩生儿育女。有经验的渔民悠闲生活的鲎熟悉鲎的行动路线,事先在半路上布下了长长的渔网。鲎一旦遭到暗算,就只好网中待毙,插翅难逃。这些夫妻鲎,不论是从深海旅行到浅滩,还是被捕入“狱”,从来都是双宿双游,从不分开。最令人惊讶的是,当抓住公鲎的尾巴时,这只公鲎紧紧抱住母鲎不放,母鲎也不弃夫而逃,结果它们一块儿被提出水面。

然而,最近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其实鲎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忠贞”,雌鲎的前4条脚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的相应部位却长着4把钩子,平时,雄鲎总是把钩子搭在雌鲎的背上,让妻子背着自己四处谋生旅行,一旦捉住雌鲎,雄鲎来不及撤退,便乖乖地陪着一起就擒。而若捉住的是雄鲎,雌鲎却乘机逃之夭夭,溜之大吉。另外,雌鲎是很不负责任的母亲,产卵时乱挖几个穴,将卵产下后就匆匆了事,任其自生自灭。产卵后,又背起自己的丈夫四处游走,过着“夫妻恩爱”的生活。好在鲎产下的卵很多,再加上有一身天生的盔甲,一直都在弱肉强食的海底世界生存下来。

海底鸳鸯

鲎的血液还是蓝色的呢。这是因为其血中含有0.28%的铜离子,而血中没有红、白血球和血小板,因而,一旦有细菌侵入,血液就会凝固。据此,科学家们从鲎血中提出纯净的“鲎试剂”,用来做毒素污染的检测剂,这是鲎对人类医药的一大贡献。

另外,鲎的复眼还有一种侧抑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大大地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生物保护

海底世界海底鸳鸯也被称之为鲎,在节肢动物中,有一种动物叫鲎的血液是蓝色的,从4亿多年前问世以来至今模样不变,被科学家们称为“活化石”。有趣的是,鲎的血液是蓝色的,它一遇细菌就凝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当作检验有无细菌的试剂!

鲎,是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动物,但是庞大的恐龙最终没有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全部的灭绝了,而这个怪模怪样的动物,历经了地球的沧桑却生存了下来。根据化石资料研究,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身体的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另外,从鲎的发育过程来看,它的幼虫与几亿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叶虫长得十分相似,于是可以推断鲎与三叶虫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很可能鲎就是三叶虫的后代。

鲎,是海洋中一种的节肢动物,最大的有60厘米长。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当中,主要吃一些蠕虫和没有壳的软体动物。从外表上看,鲎的整个身体像个瓢,全身棕褐色,灰不溜逑的,惟独有一个长长的,好像剑一样的尾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鲎的身体仔细看可以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在头胸部长有6对足,其中后5对围绕在嘴巴周围,当它吃东西的时候,这5对足就像“牙齿”一样,帮助它咀嚼食物。所以,把它们归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在鲎的腹部长有坚硬的腹甲和腹足,这样它不仅可以用胸足在泥沙上爬行,还可以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行并且借助剑尾的帮助钻入泥沙中。它那长长的剑尾不仅是一种有利的工具,还是它防御敌人的有利武器。坚硬的剑尾就像宝剑一样,可以刺入敌人的身体,给敌人重重的一击,至敌人于死地。

鲎,现今共有5种,其中最常见的要属中国鲎了。夏天,无论是在沙滩上还是在海底,经常能看到鲎总是一大一小的生活再一起。其实,当雄鲎发育成熟后,头胸部的第二对足末端就会长出一对弯曲的小钩,它用这对小钩牢牢的“抱”住雌鲎,趴在雌鲎的身上。从此,它们“俩人”就“妇唱夫随”,共同生活在一起,恩恩爱爱地相守一生。所以,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枣“海底鸳鸯”。但是胖胖的妻子总要背着这个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受气。

海底鸳鸯鲎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以上介绍的这些,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它的血液是蓝色的!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含有铁离子,当铁离子和氧结合后,形成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而鲎的血液当中含有铜离子,当铜离子和氧结合后,形成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而且, 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旦接触细菌,就会凝固。这种血液应用于医学当中,能马上检查出病人是否有细菌感染,为急症病人的诊治做出快速诊断。

有一种大王乌贼和马蹄蟹血液是蓝色的,海蛸和墨鱼血液却是绿色的。血液的颜色是由血色蛋白含有的元素所决定的。含铜元素叫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含钡元素叫血绿蛋白,使血液呈绿色;含铁元素叫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因为钡和铜比铁的输氧能力差,所以蓝色的血液的动物多见于早期的低等动物。例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注:鲎属于节肢动物,血液也是蓝色的)

鲎试剂 曾有科学家通过对鲎的视神经电脉冲进行研究,揭示了关于各种视觉系统功能的原理,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鲎的血液能用来测检人体的内毒素。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入药简介

鲎的肉、卵均可食用。其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别名】三刺鲎、鲎鱼、中国鲎、三叶虫、王蟹。

【来源】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以尾状刺及其腹内鲎珠入药。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鲎尾炭:咸,温。鲎珠:涩,凉。

【功能主治】 鲎尾炭: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鲎珠: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

【用法用量】 鲎尾炭:1~2钱;外用适量。鲎珠:1~2分,水冲服。

目前仅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少数国家能进行商品生产,而这些国家都以海上捕鲎制试剂,因连续数年捕杀成鲎,已感资源衰退。厦门大学等单位曾对鲎进行人工饲养。但因采血次数多饲养时间超过一年的鲎,出现明显贫血等现象。鲎每年冬季会游回深海冬眠,因此鲎人工养殖难度还很大。鲎因环境影响,数量不断减少,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已将其列入二级保护动物,我国金门、澎湖及香港等也设立了鲎保护区。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乱捕滥杀鲎,另有部分甲壳素厂家大肆低价收购小鲎用来制造甲壳素也是造成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执法部门曾经在北海查获了不法分子捕捉的上万支活中国鲎,同时查获了近三吨死鲎。“对任何形式的中国鲎经营行为,将不再审批发证。”北海市渔政部门负责人说。广西渔政部门最近在检查中发现,滥捕滥杀这种珍贵动物的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严重。中国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出现在古代泥盆纪,4亿年来形态不改,因此被称为“生物活化石”。鲎主要产于中国北部湾和墨西哥湾,分别被称为“中国鲎”和“美洲鲎”。由于受到海洋环境污染的威胁,鲎在日本等国沿海正在消失。但这种动物面临的真正危险却来自不法之徒。  保护措施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鲎的这种独特作用,便大肆到北部湾畔高价收购中国鲎。他们将鲎血抽光,最后又把鲎肉送到餐馆,让一些食客大啖其肉。有渔民说,以前当地海滩上的鲎数不胜数,但由于大量滥捕滥杀,如今已不容易看见了。“渔民们已经意识到捕杀中国鲎是非法的,在海上捕到中国鲎,都要自觉放生。”据介绍,一只鲎要15年时间才能成年,医学工作者在采鲎血时非常注意保护生态平衡,因为一只鲎被抽掉1/3或2/3的血仍能存活。“对沿海鲎资源进行分段开发利用,完全可以让鲎轮流献血,生生不息。”北海市渔政部门最近拆除了沿海的48处渔箔,为中国鲎游到海滩产卵创造条件。由于北海水质好,无污染,特别适合中国鲎生存,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建立一个中国鲎保护区。

内容简介

范克平,1955年2月24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寿光。家庭出身革命军人。1971年2月拜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罗玉学练传统武术(拳术与兵器);1973年春经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钱钧将军亲自推荐,拜武当派太和门第十二代传艺先生、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执行董事兼顾问李松如学文习武达10年整,从而掌握了内家武当派软,硬、轻功与特绝技四大功种的全盘完整功法及拳术兵器、本草采集、伤科诊疗等一系列的武艺精华。1981年初,南京市拟恢复市级武术运动协会。范克平以其文武兼备的特长从众多的侯选人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从而被直接调入南京市体委机关工作并主管该市武术协会。1988年到1992年,范克平先后在中国、日本国的多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过个人专著44本与教学类录像带、碟片14件(盒)。新华社曾为范克平发过7次专稿;《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暸望周刊海外版》、《中国体育报》、《美州华侨日报》等100余家中、外报刊为其发过人物专访(介绍)。范克平现为南京中华传统武术产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南京将军书画院院长、南京太和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兼任南京新河文化艺术中心顾问等职。

词条图册

《鸳鸯响金镖》主要内容: 鸳鸯响金镖,因其在发镖出击之时双双齐出:故名。该镖共有并步阴手发镖、并步阳手发镖、开步 阴阳手发镖、弓身回手发镖、仰身倒抛发镖、侧身交替发镖、跳跃进步发镖、柔身晃躯发镖、舞花乱形发镖、卧地连环发镖、滚动偷袭发镖、跟步追敌发镖、真假虚实发镖、回旋戏耍发镖、败势跌扑发镖、三盘连环发镖汁十六种使镖之法。故 《功家秘法宝藏》卷五《鸳鸯响金镖》中载日:“变幻手眼身法步,击发一十六类镖。”《鸳鸯响金镖》中所介绍的鸳鸯响金镖的多种出击手法,均系作者当年拜师学艺于武当“太和门”嫡传第十二代掌门人李松如老先生处所得到的真实技法,并从中精选出一些适应当今练武之人操作的招式,实为珍贵的传统武当嫡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