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BDRM型战略核潜艇

服役时间 1986年
前型/级 667BDR型战略核潜艇
中文名称 667BDRM型战略核潜艇
定型时间 1981年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667BDRM型战略核潜艇是667B,667BD和667BDR后出现的苏联新一代战略核潜艇。667BDRM由列宁格勒鲁宾设计局设计,总设计师为科瓦廖夫(С.Н.Ковалев),于1975年9月由苏联部长委员会批准并实施。7艘艇都由位于 北德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厂(海军402厂)建造。

生产建造

编号 系列号 舷号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成日期 交付日期
K-51 379 851 818(2000) 1981年2月23日 1984年3月7日 1984年12月29日 1985年3月4日
K-84 380 855(1991) 829(1997) 1982年2月17日 1985年3月17日 1985年12月30日 1986年2月15日
BS-64 (K-64) 381 815(1990) 855(1992) 1982年12月18日 1986年2月2日 1986年12月23日   
K-114 382 805(2000) 1984年2月22日 1987年6月22日 1987年10月30日   
K-117 383 859(2000) 820(2012) 1985年4月20日 1988年2月8日 1988年9月30日   
K-18 384 807(1991) 820(1994) 804(2000) 1986年2月7日 1989年2月2日 1989年10月10日   
K-407 385 825(1991) 849(2000 1987年2月2日 1990年2月28日 1990年11月27日   

技术特点

编号 系列号 舷号 开工日期 下水日期 完成日期 交付日期
K-51 379 851 818(2000) 1981年2月23日 1984年3月7日 1984年12月29日 1985年3月4日
K-84 380 855(1991) 829(1997) 1982年2月17日 1985年3月17日 1985年12月30日 1986年2月15日
BS-64 (K-64) 381 815(1990) 855(1992) 1982年12月18日 1986年2月2日 1986年12月23日   
K-114 382 805(2000) 1984年2月22日 1987年6月22日 1987年10月30日   
K-117 383 859(2000) 820(2012) 1985年4月20日 1988年2月8日 1988年9月30日   
K-18 384 807(1991) 820(1994) 804(2000) 1986年2月7日 1989年2月2日 1989年10月10日   
K-407 385 825(1991) 849(2000 1987年2月2日 1990年2月28日 1990年11月27日   

外形设计

动力系统

667BDRM是典型的苏联双壳体结构,水滴线型,圆钝形低矮艇首;指挥塔围壳轮廓低矮,位于艇体前端;大型潜水舵位于指挥塔围壳前缘,中等高度位置;特点鲜明的大型突出状平顶导弹发射舱位于指挥塔围壳后方,前缘与指挥塔围 壳融合。导弹舱径直延伸至艇尾方向,长度约占整个艇体一半,末端与艇尾融合;艇尾尾舵可见,前缘略倾,尾尖瘦,圆柱形艇体。艇内采用小分舱布置,包括鱼雷舱、蓄电池舱、住舱、指挥舱、导弹舱、辅机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尾舱。

“德尔塔”IV级与“德尔塔”III级的不同之处在于艇长增加了20英尺,同时在导弹发射筒舱的尾部增加了一个水密舱室。设计在667BDR的基础上增高了“龟背”,导弹舱非耐压壳体与前几型艇基本相同,使用了复合材料制作的整流罩,增加艇首以及尾部结构的长度,并且加大了耐压壳直径,采用围壳舵,尾部为十字形操纵面,尾部安装了位置较低的有一定角度的水平尾鳍板,两侧有减摇鳍,以增加稳性。外层非耐压壳体的大致分为3部分。耐压壳体由电渣重熔技术制造的高强度钢制成。为了保证尾部螺旋桨的流场特性,在外层的非耐压壳中安装了特殊的水动力装置。为了降低噪音,使用了大量的降噪装置:在动力舱段双层减震伐(在海狼上,美国才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在潜艇耐压壳和非耐压壳都使用了新型消声瓦。为了保证艇员的战斗力,潜艇上还设有阳光放,桑拿浴和健身房(这些都快成苏俄核潜艇的标准配备了)。外层非耐压壳体的设计可以分为早期型(其实就是第一艘)和后期型两种,主要区别在于排水空的大小和形状(早期型使用了大量的小型排水口,而后期型是两个大开缝的排水口,可以显著减小流体噪音)。

武器系统

推进系统为两座紧凑布置型ВД-4СГ压水 反应堆,热功率为180-200万千瓦,可提供轴功率36.75万千瓦,堆芯寿命12年,续航力可达300000海里。搭配两台ГТЗА ОК-700А蒸汽轮机,共6万马力(与俄亥俄相同,稍微小了点)。装备2台GT3A-365型蒸汽轮机齿轮减速装置,采用浮筏减振整体式机座,双轴,首艇的螺旋桨为2个同轴4叶桨,之后的为低噪音的5叶桨。当然,后来这些潜艇全部换用了7叶桨。(所以在有的人在看到早期照片后会以为667BDRM为5叶桨)。

电子系统

装设16具弹道导弹发射筒,可发射SS-N-23型三级液体燃料导弹,射程8300km,每枚导弹携带4~10个威力为100ktTNT当量的分导式多弹头,圆概率偏差500m。该型导弹与SS-N-18型导弹直径相同,但弹体更长一些。

该级艇的自卫武器为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53型鱼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潜深305m;SS-N-15反潜导弹,射程45km。D-Ⅲ型艇还装有2具400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40型鱼雷,航速30kn,航程13km。装载量为18枚。

性能数据

该级艇装备了“破釜沉舟”型声呐系统,有较大功率的发射机,有无肋骨结构的玻璃钢声呐导流罩;“鲨鱼鳃”型主/被动中低频搜索和攻击用艇壳声呐;“鼠鸣”型主动高频攻击用艇壳声呐;“鲨鱼皮”型被动低频舷侧阵声呐;“金字塔”型被动甚低频搜索拖曳线列阵声呐,收放于尾垂直稳定翼上部管状收藏器中。

该级艇装备了“旋风”型综合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卫星导航、“鳕鱼眼”型无线电六分仪、导航声呐等设备,为潜艇提供精确的艇位置数据,以提高发射导弹的命中精度。

艇上的通信系统有特高频与超高频通信天线,甚低频、极低频拖曳浮标和浮力天线,“活动弹簧”型卫星通信系统,保证潜艇与岸上指挥部顺利通信。

艇上设有“公共马车”型作战情报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计算中心等。还装备了“桨砖/砖群”电子战系统侦察雷达和“场灯”测向仪,“窥探盘”I波段对海搜索雷达以及“克里姆”-2型敌我识别器。

服役事件

主尺度:艇长167米,艇宽11.7米,吃水8.8米& q0 y4 o& G1 E$ Z9 u) _   排水量:11,740吨(水上)/18,200吨(水下)# ek3 S) tH3 T8 _; Q1 H   航速:19节(水上)/24节(水下)   潜深:300米   自持力:80天M4 d, g# D* s- K6 p& J: S   舰员编制:135名(军官41名)" Fg$ K3 G. eC) p' B   噪声值:125~145分贝+ M& s& t3 u, r   动力装置:2座VM-4SG型(OK-700型)压水式反应堆,功率60,000马力;双轴;7叶螺旋桨   弹道导弹:16枚SS-N-23“轻舟”(P-29PM型)潜射弹道导弹" `# a( A& r2 w/ n; W) K6 X1 T$ Q7 R   鱼雷:4具533毫米鱼雷管,载18枚53-65K型鱼雷和SS-N-15型反潜导弹   搜索雷达:“魔盘”(Snoop Tray)搜索雷达,I波段2 q4 G& c* h. |" ^6 T0 I   声纳:MGK-503M型“鲨鱼腮”(Skat-2/Shark Gill)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纳,中/低频;“鲨鱼皮”(Shark Hide)被动舷侧阵列声纳,低频;MGK-519型“鼠叫”(Mouse Roar)主动攻击舰壳声纳,高频;“狐鲣”(Pelamida)被动搜索拖曳阵列声纳,超低频9 h% `9 G% e. c( i) h   电子对抗:“砖浆”(Zaliv-P/Brick Pulp)无源威胁截获告警系统;“公园灯”(Park Lamp)侦察侧向设备   通讯系统:2部超低频电子测位通讯浮标;卫星导航系统;船舶惯性导航系统;“欢春”(Pert Spring)卫星通信系统;“鳕眼”(Cod Eye)辐射测量六分仪

改进型号包括:   1988年-D-9RMU(R29RMU),使用的更成熟的弹头,制导系统增加了GLONASS通道,更强的抗核爆能力和更加偏平的弹道。   2002年-升级为P29RMU1,增加了精度。   2009-2011年升级为R29RUM2,射程提升至最大11000KM。   2013年,新的升级型R29,将重返大气层载具提高到14个,可以混用弹头和诱饵,但是这14个载具当然不可能全是弹头。   升级后的R29将服役到2025年-2030年。

本级舰

1989年8月6日,叶卡特林堡号(K-84)执行任务代号巨兽-2的16枚弹道导弹连发任务,旨在测试在核战中SSBN能否快速将所有载弹发射出去(这一点对于SSBN来说尤为重要),起初还是挺顺利的,但当发射第六枚R29的时候,事故发生了。当这枚导弹刚刚射出艇体的时候,燃料和氧化剂发生了泄露造成了火灾,进而引发了发射管内的压力也突然增大,两种因素同时作用,直接将还未完全射出的导弹摧毁在了发射管内。不过万幸的是,事故没有造成潜艇的损毁,也没有人员伤亡。

1991年8月6日,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K-407)执行任务代号巨兽-2的16枚弹道导弹连发任务,挥官为Sergey Yegorov,K-407在实验之前也改装了一定的测量设备来记录数据。潜艇以15秒左右一发的速度把所有的导弹成功的发射了出去,,第一发和第二发成功的击中了靶场的目标,其他导弹在成功升空之后在安全高度进行了自毁。这次实验也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SSBN全弹发射实验。

1993年3月19日,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K-407)在摩尔曼斯科与跟踪她的美国海军棋鱼级核潜艇SSN-646号发生了碰撞。K407的首部整流罩一头装上了SSN646,两艘船都没有严重损坏。

1996年,叶卡特林堡号(K-84)驶入位于北德文斯克的“星火”船厂进行大修,但是由于资金缺乏,维修工作直到1998年才正式开始,该艇在2002年5月下水,9月进行静态试验,12月进行航海试验,2003年7月23日重新服役,该艇大修后还能服役10至15年。

1998年,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K-407)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巴伦支海下用SS-N-23成功的发射了两枚德国的商业卫星: Tubsat-N 和 Tubsat-N1。

2004年2月中旬,卡累利阿号(K-18)和诺沃莫斯科夫斯克号(K-407)参加俄军代号为“安全——2004”的战略演习,但两艇先后发射战略导弹均告失败。

2011年12月30日,叶卡特林堡号(K-84)发生大火。

总体评价

编号 舰名    入役时间    备注   
K-51 维尔霍图利耶 Verkhoturye Верхотурье 12/29/1986 曾用XXVI Zvezda KPSS 1999年2月9日更为现名 1996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级 2000年12月后重新服役
K-84 叶卡特林堡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02/**/1986 2011年12月30日发生火灾 2011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级 2014年12月重新服役
BS-64 (K-64) 博得慕斯科夫 Помосковье Podmoskovye 02/**/1988 1999年拆除所有的导弹发射井,改为特殊用途的平台, 编号由K-64变更为BS-64
K-114 图拉 Тула 02/**/1989 检修升级中
K-117 巴尔扬斯克号 Брянск 03/**/1990 2002年-2008年进行检修,及改装,升级了导弹系统
K-18 卡累利阿 Карелия 02/**/1991 2004年10月进行检修及改装,安装升级导弹系统
K-407 诺沃莫斯科夫斯克 Новомосковск Novomoskovsk 02/20/1992 2008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 2012年完成了改装和中修重新服役

技术特点

编号 舰名    入役时间    备注   
K-51 维尔霍图利耶 Verkhoturye Верхотурье 12/29/1986 曾用XXVI Zvezda KPSS 1999年2月9日更为现名 1996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级 2000年12月后重新服役
K-84 叶卡特林堡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02/**/1986 2011年12月30日发生火灾 2011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级 2014年12月重新服役
BS-64 (K-64) 博得慕斯科夫 Помосковье Podmoskovye 02/**/1988 1999年拆除所有的导弹发射井,改为特殊用途的平台, 编号由K-64变更为BS-64
K-114 图拉 Тула 02/**/1989 检修升级中
K-117 巴尔扬斯克号 Брянск 03/**/1990 2002年-2008年进行检修,及改装,升级了导弹系统
K-18 卡累利阿 Карелия 02/**/1991 2004年10月进行检修及改装,安装升级导弹系统
K-407 诺沃莫斯科夫斯克 Новомосковск Novomoskovsk 02/20/1992 2008年退出现役进行R29导弹系统的改装升 2012年完成了改装和中修重新服役

技术改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