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期的线网规划方案共由5条轨道交通线组成,线路全长约188公里。规划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轨道交通轴线,实现主副城之间、主城与南部开敞片区的快捷联系。以空间为导向,规划形成“核心小环、外围大环、中心放射、覆盖市域”的格局
1号线:即锡澄际轨道S1线,线路长约29公里。匹配中心城区南北向枢纽走廊,联系无锡主城主通道,通勤、旅游客流为主。近期S1线先行建设江阴外滩站—堰桥站段,与无锡地铁1号线将是贯通运营,无需换乘。远期S1线主线和机场支线建成之后,将与无锡地铁线进行拆分,相互独立运营。线路走线:江阴外滩-江阴火车站-青阳。
2号线:线路全长约44公里。匹配中心城区东西向沿江走廊,主要服务通勤客流。线路走向:申港、夏港、中山公园、市民中心。
3号线:线路全长约49公里。匹配中心城区东西向枢纽走廊与主副城辐射走廊,兼顾通勤、旅游客流。线路走向:夏港-南闸-江阴火车站-云亭-周庄-华士-新桥-顾山。
4号线:线路全长约19公里。匹配中心城区东北片区走廊,主要服务通勤客流。线路走向:望江公园-江阴外滩、澄江-云亭。
5号线:线路全长约45公里。串联南部乡镇,旅游客流为主,兼顾通勤。线路走向:江阴火车站-月城-青阳-徐霞客镇-祝塘-顾山。[2]
5条远期轨道线网基本实现了市域全域覆盖,就是网友所说的镇镇通。[3]
建设“一横一纵”高速铁路主骨架,“一横”为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城市沪、宁一小时通达;“一纵”为盐泰锡常宜铁路,实现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与苏中、苏南腹地的快速通勤联系,构建江阴至南京、常州、盐城、苏州、上海 1 小时交通圈。争取横纵向铁路通道实现贯通运营,即盐泰锡常宜铁路与苏南沿江铁路在江阴站实现站内互联互通。[2]
新长铁路改为区域性货运专用铁路,取消江阴站货运功能;将现状月城货运站提升为铁路货运枢纽站,服务全市域,新增江阴国家高新区小型货站,满足城市物流与货运需求,预留疏港铁路支线,服务江阴港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