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级重巡洋舰

妙高级重巡洋舰

服役 1928-1946
中文名 妙高级重巡洋舰
标准排水量 10902吨改装后15933吨
国家 日本
前型 青叶级重巡洋舰
同型 四艘
动工 1924-1925
吃水 6.23公尺改装后6.37公尺
全长 203.76米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妙高级重巡洋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后,针对所谓的1万吨排水量门槛规范所发展的条约级重巡洋舰,该舰的造舰计画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给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设计师同样为设计古鹰级的平贺让造船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巡洋舰是一种仅次于主力舰、在辅助舰艇中战斗力最强的舰只。当时,日本海军已拥有一支以重巡洋舰为主的庞大巡洋舰群,编有各种巡洋舰82艘。日巡洋舰尤其是重巡洋舰,以其航速快、巡航半径大、准主力舰的资格,可遂行各种战斗任务:充当舰艇编队旗舰;海战中支援、掩护主力舰,摧毁敌舰;保护己方海上运输线,破坏敌海上交通线。巡洋舰是海军列强进行军备竞赛的产物。历史上装有大炮的快速帆船是帆船时代的巡洋舰, 18世纪末、19世纪曾称巡航舰。到19世纪中叶,在蒸汽机、装甲和舰船建造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后,美国海军抢先建成一批正规的巡洋舰,如“亚特兰大”号等。日本1919年才建成“天龙”号轻巡洋舰,1926年建成“加古”号重巡洋舰。日本巡洋舰特别是重巡洋舰,正是在华盛顿会议达成裁减海军军备协议之后发展起来的。由于1922年华盛顿条约限制海军强国建造主力舰的数量,列强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巡洋舰上。于是,美、英、日等国在这方面又展开了一轮以建造重巡洋舰(日海军也称为甲级巡洋舰或一等巡洋舰)为主的军备竞赛。

妙高级与古鹰级最大的不同点仍与华盛顿海军条约牵扯甚深,古鹰级的开发概念是源自于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探讨的侦查巡洋舰,火力及防护力标准都是以1910年代末期的舰种为参考标准,妙高级的初期方案也是延续著古鹰级,采用7200吨级舰体安装更多的20公分主炮;然而华盛顿海军条约订定出的8英吋主炮、万吨排水量的标准,条约所衍伸的巡洋舰将是种火力更强,防护力也更周全的军舰,现有设计全然不适用于未来战场。

妙高级重巡洋舰在限定舰艇吨位的情况下尽可能确保火力以及航速方面的优势,以其强大的火力受到海军列强瞩目,英国海军甚至打算交换妙高级的设计资料。妙高级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日本海军重巡洋舰设计,成为后续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的设计样本。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该级舰被归类为重巡洋舰(俗称条约型重巡洋舰)。

建造列表

同型四舰: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羽黑号。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军舰的命名规则(一等巡洋舰用山名来命名),妙高级巡洋舰的舰名取自山的名称来命名。于1923年开工,1929年相继加入现役。率先开工的妙高号建造进度反而落后于后续开工的那智号,1928年那智号率先完工并在日本昭和天皇加冕典礼观舰式亮相,所以也一度依完工顺序被称为那智级。

建造历程

妙高

1924年10月25日开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44年12月在返回日本本土的途中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命中,被拖回新加坡,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战争结束后1946年7月8日[1]被英国海军沉于马六甲海峡。

那智

1928年11月26日竣工,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遭遇美军航空母舰“列克星敦”(USS Lexington,CV-16)和“提康德罗加”(USS Ticonderoga,CV-14)舰载机的空袭,数枚炸弹、鱼雷命中“那智号”后沉没,船员807人战死,220人得到救援。

羽黑

1925年3月16日开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45年5月9日,与“神风”号驱逐舰离开新加坡时,在马六甲海峡发现英军,被逼撤回新加坡。在14日再次出航,并在15日遭遇英军驱逐舰队,寡不敌众,在被第2发鱼雷击中时杉浦嘉十大佐下令弃舰。“羽黑”号终在16日被第3发鱼雷击中后沉没。较早前已撤离的“神风”号在17日返回营救,超过1,700多名船员最终只有约300人获救。

足柄

1925年4月11日开工于三菱重工长崎船厂,1928年4月22日下水,1929年8月20日竣工。1945年6月4日,与“神风”号驱逐舰由新加坡前往雅加达进行补给任务,在8日回航时被伏击的英军潜艇多枚鱼雷击中,倾覆沉没。于1945年8月20日除籍。

技术特点

继承了之前建造的古鹰级和青叶级的设计思想,设计上强调火力和航速的特点。妙高级为了追求高航速舰体采用了较大长宽比。舰艏是日本海军特有的双曲线型,舰艏有明显的舷弧,两舷侧明显外张,提高耐波性能。前烟囱向后曲折远离舰桥,减小排烟对舰桥的影响。

装备双联装20厘米口径主炮炮塔5座,舰桥之前安装3座主炮炮塔,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第3号主炮塔炮口朝后。舰体后部2座主炮炮塔,呈背负式布置。炮塔防护甲板外侧安装薄钢板,与防护甲板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受阳光照射导致炮塔内温度过高。舰内装6座双联装61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在后桅与后部第4主炮塔之间上甲板设置水上侦察机弹射器。动力系统采用高、低压蒸汽轮机。防护标准按照抵御6英寸口径炮弹直接命中的标准设计,为了增加防御效果舰体侧舷装甲采用倾斜布置。妙高号、足柄号设有舰队旗舰的设备,而那智号和羽黑号则是设有战队的旗舰设备,但事实上羽黑号曾在马里亚纳海战中临时接替大凤号担任舰队旗舰,那智号则长期担任第五舰队旗舰。妙高级在火力和航速方面十分突出,日本海军为了追求单舰的威力优势甚至不惜采用隐瞒的手段超出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当时缔约国利用条约的漏洞在排水量方面作文章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如此建成后重量还是超出计划。日本海军一贯追求加强武备以单舰质量求胜的理念,这样稳定性、结构强度也受到影响,但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直到1935年发生了史称“第四舰队事件”的重大事故后,才进行了舰体强度的加强。

妙高级于1931年开始进行改装,将主炮口径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至126公斤,威力增强。从1935年到1940年期间进行了两次大的改装,改进了鱼雷发射装置,改装4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并将发射装置由中甲板挪到上甲板,远离了轮机舱,减少因其爆炸带来的损害。加装了高射炮增强防空火力;更新航空设备,在后烟囱与第4炮塔之间的上甲板增设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弹射器由1座改为左右两舷各一座;对舰体进行加固,增加舰体水下隔舱;安装新型火控设施。在历经第一次,第二次的改装之后,排水量增加,而最高航速相对的降低了。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妙高级为抗击美军空袭,加强防空火力,并在后桅顶部加装13号雷达。

日海军1926年着手研制舰载机弹射器, 1928年完成1号弹射器,试装于初期的重巡洋舰“青叶”号和“衣笠”号上.‘建造“羽黑”号时,已将弹射器列入设计计划,还准备在后桅底部附近设置水上侦察机机库,并把后桅至第4号炮塔的上甲板改装成航空甲板。“羽黑”号竣工后有水上侦察机2架,其中一架机翼折叠后…“进入机库内,另一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线设有舰载机移动轨道,舰载机弹射器则装在中心线稍靠右舷处。

性能数据

改装前 改装后
标准排水量 10000吨 13000吨
航速 35.5节 35.5节
主火力 10门203毫米 10门203毫米
副火力 6门127毫米高射炮 6门127毫米高射炮
鱼雷发射管 12具610毫米 16具610毫米
舰载机 3架水上侦察机

服役动态

改装前 改装后
标准排水量 10000吨 13000吨
航速 35.5节 35.5节
主火力 10门203毫米 10门203毫米
副火力 6门127毫米高射炮 6门127毫米高射炮
鱼雷发射管 12具610毫米 16具610毫米
舰载机 3架水上侦察机

妙高号

那智号

1924年10月25日开工,1927年4月16日下水,1929年7月31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1927年4月16日,举行下水仪式,昭和天皇亦有出席

1928年7月正式完工,与“那智”号一并在吴海军基地注册舰藉。1934年11月15日,与“那智”号一并更换母港为佐世保。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舰加入第二舰队组成第四战队,正式服役。

妙高号1931年8月29日在吴港实施操炮训练妙高号1931年8月29日在吴港实施操炮训练1933年5月20日,被编为第五战队。在同年12年11日与“那智”号一并调到吴镇护卫队。
1934年2月1日,与“那智”号一并调到佐世保护卫队,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4年11月20日至1935年3月31日,进行第一次第一阶段改造,包括将主炮更换成203mm口径。1935年10月2日,进行第一次第二阶段改造。

1931年摄于吴港的妙高号1931年摄于吴港的妙高号

1936年1月至3月,进行第一次第三阶段改造,主要加固舰体。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进行第一次第四阶段改造,并与“那智”号及“羽黑”号再次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

1941年3月31日在宿毛湾全速试航的妙高号1941年3月31日在宿毛湾全速试航的妙高号

舰名取自位于新潟县的妙高山。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建造,1924年10 1937年7月28日,作为旗舰加入第三舰队第九战队。 1939年4月,进行第二次改造,参照“最上”型等巡洋舰作出了整体改造。
1939年11月25日,解除旗舰职务,转入预备役。1941年4月10日,作为旗舰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4月18日正式再次服役。

1945年9月,战争结束时在新加坡实达里军港的妙高,涂了迷彩1945年9月,战争结束时在新加坡实达里军港的妙高,涂了迷彩1941年12月,参与对菲律宾的侵略战争,掩护南菲律宾舰队。1942年1月4日,遭到美军空袭严重受创,35名士兵死亡,由“那智”号接任旗舰,返回佐世保维修。1942年3月1日,与“足柄”号前往爪哇支援追击盟军舰队的“那智”号及“羽黑”号。最终“妙高”型四舰共击沉三艘巡洋舰及三艘驱逐舰。“妙高”号与“羽黑”号在佐世保整修后进驻柱岛,并在3月22日抵达横须贺。1942年5月1日,与“羽黑”号参与珊瑚海海战,负责护卫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1942年6月13日,作为第五战队一员前往支援北方舰队。
1942年中,进行战前改造,增加了2座深水炸弹投放器。1942年8月,重编后的第五战队前往所罗门群岛,遭遇美军轰炸机攻击,轻微受损。1942年10月,与第四战队的“摩耶”号重巡洋舰联合炮轰亨德森机场及追击美军航母“大黄蜂”号,并在月底返回佐世保整修。1943年2月,进行第一次战时改造,增加对空武装及改善雷达。
1943年5月8日,与“羽黑”号护卫“大和”号战舰返回本土,随后紧急加入北方舰队前往幌筵岛,至6月16日返回横须贺。
1943年8月,与“羽黑”号进驻特鲁克。1943年10月,第五战队转入东南舰队,与第十战队及第三水雷战队参与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在战斗中(11月2日)意外与初风号驱逐舰相撞受损,初风沉没。
1943年11月,进行第二次战时改造,增加机枪数目及提高整体水密性。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军袭击,并加入第一机动舰队。
1944年6月,与第一机动舰队参加菲律宾海海战,之后进行紧急改装,再增加机枪数目及减少携带鱼雷数目以减轻重量。1944年10月,与第一机动舰队会合作战,受到美军空袭严重受损,被逼退出战斗撤往新加坡,由“羽黑”号接任第五战队旗舰。1944年12月,遭美军潜艇袭击起火,经过3日才完全扑灭,最终由“羽黑”号拖曳返回新加坡。然而由于资源缺乏,未能进行维修,退出第五战队转入西南舰队第一南遣舰队,停泊在基地作为固定炮台。
1945年2月5日,加入重组后的第10方面舰队,但仍停泊在基地。1945年9月21日,向英国舰队投降。1946年7月8日,在马六甲海峡凿沉。

羽黑号

那智号1928年3月11日在宿毛湾全速试航那智号1928年3月11日在宿毛湾全速试航

在妙高型的四艘重巡洋舰中,那智号是最早下水的一艘.为什么呢?因为为了赶上昭和三年十二月在横滨举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登基大礼的大观舰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竣工,本舰也是姊妹舰里面有此殊荣得以参加大典的一艘。

舰名取自位于和歌山县东南的那智山。于吴海军工厂建造,1924年11月26日开工,1927年6月15日下水,1928年11月26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

妙高型的重巡洋舰是日本最初拥有的一万吨级条约重巡洋舰,所谓的条约就是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其中规定重巡洋舰的定义是一万吨以下,主炮口径是二十点三厘米(八吋炮)水准的军舰.本级舰拥有傲人的火力,搭载二十点三厘米主炮达十门,分别装设在五个连装炮塔之中,而这五个连装炮塔是以前三后二的方式来布置,前面三个炮塔的配置是一,二炮塔向前,第三炮塔向后的方式。

就役后,1932年(昭和7年)参与一二八事变的警备任务。

停泊于横须贺军港的那智,远处是凤翔号航空母舰停泊于横须贺军港的那智,远处是凤翔号航空母舰

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那智号是属于南方部队,跟姊妹舰羽黑号,妙高号一同编成第五战队,先是支持了菲律宾攻略战,后来在泗水海战中和僚舰一起摧毁了由多尔曼海军少将率领的美英荷澳连合舰队。

然后在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岛之战中,担任北方部队(阿留申攻略部队,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的旗舰,跟高雄号,摩耶号重巡一起编成重巡第四战队,参加了阿留申的作战,占领了阿图岛和吉斯卡岛.接着参加了阿图岛海战,吉斯卡撤退作战,活跃于北面的海域.昭和十八年(1943)3月26日,以原来第五舰队的重巡那智号,摩耶号为中心,率领着轻巡洋舰多摩号,阿武隈号和驱逐舰四艘,替往阿图岛的运送部队护航.而美军在察知情报后,由马克莫里斯少将麾下的重巡盐湖城号((USS SaltLakeCity,CA-25)),轻巡里奇蒙号及四艘驱逐舰出战.虽然日军拥有着压倒性的火力,但是盐湖城号命中弹四发,驱逐舰两发,而那智号却受了七发的命中弹.

9月6日20时56分左右,从大凑向幌筵岛航行的“那智号”遭遇美军潜艇“大比目鱼(USS Halibut,SS-232),并向其发射了3枚鱼雷,但其中2枚并未正常爆炸,只是凹陷及进水。

在这之后,向南方转进的那智号加入了由志摩清英中将率领的第二游击部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在这场惨烈的大海战中,那智号却存活了下来.

1942年3月参加泗水海战后停泊于望加锡湾的那智号1942年3月参加泗水海战后停泊于望加锡湾的那智号

1944年11月5日,那智号离开海军基地。此时志摩清英海军中将正在岸上,第38特混舰队到达马尼拉的同时美军派出四波攻击机群。第二波攻击过后那智号仍完好无损,它向海上开去以确保安全,但它正受到约60架飞机攻击。

12时50分,那智号受到第三波攻击。这一攻击来自38特混舰队第三特混大队停泊在科雷吉多岛外的“列克星敦”(USS Lexington,CV-16)和“提康德罗加”(USS Ticonderoga,CV-14)。那智号中了五枚炸弹,还有两枚(可能三枚)鱼雷击中它的右舷锅炉舱,那智号失去动力。驱逐舰曙号被派出护卫它。

14时00分,那智号保持着平稳。它准备启程返港。曙号驱逐舰靠近它,并试图拖带。

14时45分,列克星敦号的另一攻击波进行攻击,多达五条鱼雷击中那智号左舷,将它炸成三段。舰首被一条鱼雷炸掉,立即沉没。一条引爆了后弹药库,炸裂了舰尾。那智号舰体竖立起来,但还漂浮着。另三条鱼雷击中舯部。那智号还中了20枚炸弹和16枚火箭。志摩中将在岸上目睹他的旗舰被炸的四分五裂。

14时50分,那智号中段舰体沉入102英尺深水中。沉点坐标是北纬14度31.5分,东经120度44.5分,科雷吉多岛东北约12英里靠巴丹方向。807名舰员死亡,包括舰长鹿冈元平大佐和第五舰队司令部74名军官。220人从轰炸和扫射中幸存。

霞号和潮号救起了那智号幸存者。曙号中弹两枚起火,被潮号拖到岸边。鹿冈舰长死后被追晋海军少将。1945年1月20日那智号从日本海军除名。

足柄号

到1939年,日海军已有重巡洋舰5型(“古鹰”、“青叶”、“妙高”、“最上”、“利根”)18艘。其中妙高型是华华盛顿会议日本建造的首批万吨级重巡洋舰,"羽黑"号则是“妙高”型的4号舰(另3艘是“妙高”、“足柄”和“那智”号)。

舰名取自所谓出羽三山中位于山形县的羽黑山。于长崎三菱造船厂建造,1925年3月16日开工,1928年3月24日下水,1929年4月25日完工。1935年和1937年各进行了一次改装。

1922年,日本海军军令部委托平贺让大佐设计新巡洋舰。次年初,藤本喜久雄中佐在平贺让大佐指导下完成基本设计。平贺让大佐在5月18日提交设计方案,在8月25日通过及下令建造。及后,平贺让晋升为少将并出国考察,藤本喜久雄中佐大幅更改设计并获通过。
1925年2月16日,正式命名为“羽黑”号。1929年4月25日正式完工,与“足柄”号一并在佐世保注册舰藉。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舰加入第二舰队组成第四战队,正式服役。1933年5月20日,被编为第五战队。同年12月11日与“足柄”号加入佐世保护卫队。
1935年2月至6月,“羽黑”号进行第一次第一阶段改造。与“足柄”号在佐世保海军船厂拆除高射炮及鱼雷后,于三菱造船长崎造船所进行改装,包括将主炮更换成203mm口径,及更新武装。1935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妙高”型四舰参加“第四舰队”的演习活动,在演习结束后返回佐世保海军船厂进行第一次第二阶段改造。
1936年1月至3月,进行第一次第三阶段改造,主要加固舰体。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与“妙高”号及“那智”号进行第一次第四阶段改造,其中“羽黑”号的主桅加高超过4公尺,2/3载荷排水量增至14479吨,相对的续航力却下降至4000海里(16节)。其后三舰再次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
1937年3月至4月,在一次夜间训练中,“羽黑”号与“那智”号相撞,两舰轻微受损。在同年9月至11月,两舰参加在华北水域的巡弋,并在12月1日转为预备役准备改装。

1939年4月,进行第二次改造,参照“最上”型等巡洋舰作出了整体改造,与“那智”号同在舰桥顶安装了新的指挥仪塔等新火控设备。1940年5月1日,再次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
1941年4月至5月,与“那智”号及“足柄”号在舰体两侧安装消磁线圈、安放水密钢管及加装鱼雷射控平台等。在11月时,再将主桅换成与“妙高”号一样。1941年12月,参与对菲律宾的侵略战争,掩护南菲律宾舰队。1942年1月4日,“妙高”号遭到美军空袭严重受创脱离战线,“那智”号接任旗舰。“羽黑”号与“那智”号继续执行支援任务。

1942年2月27日,与“那智”号及第二、三水雷战队遭遇盟军舰队,双方展开激战。其中两艘“妙高”型战舰发射超过1,500发炮弹,但由于距离太远,只有5发命中目标,其中只有“羽黑”号的1发炮弹成功对敌舰“雅息特”号造成伤害。日军与选择撤退的盟军展开多次追逐,“羽黑”号的其中一发鱼雷终在晚上击沉盟军旗舰“德鲁伊特尔”号。两舰与前来支援的“妙高”号及“足柄”号会合,继续追击盟军,最终“妙高”型四舰共击沉三艘巡洋舰及三艘驱逐舰。“羽黑”号与“妙高”号在佐世保整修后进驻柱岛,并在3月22日抵达横须贺。

1942年5月1日,与“妙高”号参与珊瑚海海战,负责护卫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1942年6月13日,作为第五战队一员前往支援北方舰队。

1942年8月,中途岛海战失败后,重编的第五战队前往所罗门群岛。1942年9月中遭遇美军轰炸机攻击,于9月29日返回佐世保维修。1943年2月,进行第一次战时改造,增加对空武装及改善雷达。

在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之后,羽黑号因为机械故障而回到佐世保修理,然后因为阿图岛的救援行动而向阿留申方面出发。后来又南下参加了布根维尔海战。在这次海战中,羽黑号虽然负伤累累,但仍与妙高号一起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

1943年5月8日,与“妙高”号护卫“大和”号战舰返回本土,随后紧急加入北方舰队前往幌筵岛,至6月16日返回横须贺。
1943年8月,与“妙高”号进驻特鲁克。1943年10月,第五战队转入东南舰队,与第十战队及第三水雷战队参与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1943年11月1日,遭到美军战机轰炸,令舰桥和船体轻微受损,航速下降至26节,但继续前进。在与美军舰队的遭遇战被多发炮弹击中,造成1死5伤。在日本战机支援下,与“妙高”号共同炮击击中美军巡洋舰,双方撤退。
1943年11月,进行第二次战时改造,增加机枪数目及提高整体水密性。 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军袭击,并加入第一机动舰队。
1944年6月,与第一机动舰队参加菲律宾海海战,之后与“妙高”号同时进行紧急改装,再增加机枪数目及减少携带鱼雷数目以减轻重量,并增加了对空搜索雷达及水面搜索雷达。

羽黑号羽黑号

1928年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干船坞建造中的的羽黑号1928年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干船坞建造中的的羽黑号

1931年摄于吴港的羽黑号1931年摄于吴港的羽黑号

1936年4月在黄海行动中的羽黑,前景是那智号的九五式水上侦察机1936年4月在黄海行动中的羽黑,前景是那智号的九五式水上侦察机

然而,在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日联合舰队连遭重创,元气大伤,被迫撤回本土基地。此时;“羽黑”号奉命留守新加坡基地。当时日陆海军部队被分割于各孤岛,断了后方。补给。“羽黑”承担起输送补给品的重任。

1945年5月15日,“羽黑”在“神风”号驱逐舰的护航下,从新加坡出发,仆赴安达曼群岛。沿马六甲海峡北上中忽然发现英舰群,暂时躲进马来半岛西岸日潜艇基地里。随后趁着夜暗,悄然出海,在向安达曼群岛接近途中,一架英机从天而降,飞临顶空,投下照明弹。黑夜里,”羽黑”号被照得通体透亮,成了众矢之的。围逼而来的英舰几次齐时打得“羽黑”号遍体磷伤,一条鱼雷又击中螺旋桨,再难机动。又一条鱼雷击中羽黑,其满载的弹药引炸,燃料起火,浓烟火光冲天,舰体大幅度倾斜。最后,“羽黑”号舰长下达弃舰命令;“羽黑”号沉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