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荣军院

巴黎荣军院

中文名 巴黎荣军院
第二条 院内教堂
目录导航

历史背景

巴黎荣军院坐落在赛纳河的南岸,全称应该是荣誉军人休养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

法国历史巴黎 享誉世界 卢浮宫 香榭丽舍大街 旺多姆广场 胜利广场 路易十四 凡尔赛宫 黎民百姓 征战四方 塞纳河 福利院

在国王的旨意下,荣军院在当时巴黎的近郊开建。荣军院主体建筑的建设交由了建筑师利贝哈勒·布鲁昂(LibéralBruant)主持。布鲁昂规划了一个有着五个大庭院的建筑群,人们由中间的最大的一个庭院“皇家庭院(Courroyale)”

进入到荣军院中,而后再通过连通各庭院之间的大门去向各分庭院。工程于1671年3月开工,截止到1677年2月全部竣工,工程的进度在当时来说可算是极为迅速的。这也得以使第一批残老军人于1674年即住进了荣军院。

设计结构

贝哈勒·布鲁昂最初在荣军院的建筑群里设计了一个教堂,但这个教堂的设计似乎连他的设计师本人也不太满意,所以该教堂的建设工程一直拖到了1676年3月份才开工。贝哈勒·布鲁昂将教堂的建设工作交给了从事荣军院中护理室和入口亭建设的儒勒·阿都安-芒撒(JulesHardouin-Mansart)。直到1706年的8月28日,整个荣军院工程建成向“太阳王”路易十四交钥匙的时候荣军院教堂的建设才正式完工。

荣军院中除了这间教堂外还有一间用来制作印刷品和制服的手工作坊、一家军队医院和一家专为军人设立的养老院。但是荣军院开始接待病退军人后,原来的手工作坊很快就被废弃掉而改造成了用以容纳更多军人的房间。

拿破伦墓

巴黎荣军院内仍安置着残老病退法国军人。但最吸引游人目光的,还要属荣军院中的法兰西帝国第一位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了。

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和他的两个兄弟约瑟夫·波拿巴(JosephBonaparte)及日侯姆·波拿巴(JéromeBonaparte)一起被安葬在荣军院中。另外许多君主制时期参加过法国大革命的将领,也有不少被安葬在荣军院中。其中最著名的首数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胡日·德·里斯勒。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战败后,又被放逐到南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在狱中。

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后来,路易·菲力浦国王满足了他的遗愿,于1840年12月15日在隆重地仪式中把拿破仑的遗骸运回巴黎,存放到荣军院。这也就是说,在死了19年之后,拿破仑才葬到了他想永远安息的地方。

拿破仑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光辉战役。遗骸放在六层棺椁之中,从里向外,第一层是白铁棺,第二层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层均为铅制棺,第五层是乌檀木,第六层是橡木棺。然后,还有一层外棺,用从俄罗斯运来的红斑岩凿成,表现曲线凹入,多少有点像拿破仑生前常戴的船形军帽。墓室上.层建成环形楼台,人们站在上面可以向下瞻仰他的棺椁。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将拿破仑一世的儿子弗朗索瓦·波拿巴的骨灰做为“礼物”送给了法国,并下葬到荣军院中拿破仑墓中,让其父子二人永远相伴。

正式使用

1804年7月15日,在荣军院中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授勋仪式。当时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特别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豪华仪式,向获得荣誉勋章的将士们颁发了代表法兰西最高荣誉的勋章。

荣军院从建成之初,开始行使它接待军人的功能后,很快就又被赋予了博物馆、陈列馆的功能。1872年建成了炮兵博物馆,1896年又成立了军事历史博物馆,后来在1905年两馆合并成为现在的法兰西军事博物馆。

外宾接待

1999年江泽民访法和2010年胡锦涛访法时,都曾在荣军院接受欢迎。

2014年3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荣军院广场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位于巴黎七区塞纳河左岸的荣军院位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延伸线上。

交通信息

可以乘巴黎地铁8号线在LaTour-Maubourg(眸布赫塔)站或Invalides(荣军院)站下车,也可乘坐地铁13号线在Invalides(荣军院)站或Varenne(瓦赫纳)站下车,走出地面即可看到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