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超过十五世纪一个成人一年的阅读量。
微阅读,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正在盛行。车上翻看手机报成为一种习惯,内中新闻每条不过百字,未到办公室前,我天下大事已知分晓。智能手机或将改变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与品味,一个改变5亿多用户阅读习惯的数码小东西。
近年,Twitter在美国的盛行,不仅改变互联网生态,Twitter、Facebook所代表的是关系互联网,势将改变美国人的沟通方式、总统大选方式,也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 口袋书、手机报、Twitter,都代表微阅读。对此我们不能有过多微词,因为这是人类在面对资讯爆炸下的自然选择。要知道当今一个小学生一天的阅读量,包括文字、影像、广告等,超过十五世纪一个成人一年的阅读量。一份《广州日报》60个版近20万字,就是当时成人一年的阅读量。
第一,开机化生存,手机、电脑一开就意味着你与这个世界联通了,资讯会无孔不入,这些资讯大都更微、更诱人、更耸人,极力抓住你的眼球。
第二,图文结合的文章受欢迎,图片可以是摄影、偷拍的,也可以是PS的。这意味着今后的写手,不光会敲字,还得会扒图,最好会用Photoshop。
第三,长文须经编辑裁剪以适合新阅读趣味,要加导语,摘引言,核心观点变字体或加黑,功能性贴士不可少,将长阅读切分成微阅读。
第四,垃圾时间将成为阅读常态,坐车、等人、等电梯都是阅读场景,人类做到“我学习的时间不是牺牲了娱乐,而是填补了垃圾时间”。
微库是在微博和微信,微淘等发展中,在微时代的推动下形成的。微库把知识拆分成若干领域的分类微库。针对各主题的知识点进行协作和梳理,将微博,微信等热门的,碎片化的,零散的知识内容,搜集出来,以知识点分类的形式,沉淀在网站上,并进行永久展示。微库也跟很多名人合作,开创微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原创内容。微库weieku上面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兴趣库,自己搜集兴趣内容分享给好友或者微博,微信上面。微库,微时代的阅读。
“微阅读”是一个对生命价值有深刻体察的人所提出的终极追求。不管是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在当下。
微阅读令我们摆脱了许多生活中的“垃圾时段”。我们不再需要用玩手指头来消磨等候的时光,任何场合、任何时刻,我们都能掏出一只小仪器,轻松地营造起只属于一个人的阅读空间。
这种“闹中取静”的心境其实相当怡然自得,不过这种心境不知道何时会被打断,何时又才能继续———所以我们的思维得像Windows 7那样擅长窗口切换,又得像移动硬盘那样拥有超大记忆体。
微阅读的影响可谓来势汹汹。它的势力不仅普遍深入认知能力尚不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更以高科技赋予的“便利”和“海量”渗透到都市人业余生活的角角落落。地铁上、电梯里、黄昏的车站,“埋头苦读”的人比比皆是。当我们欣喜于越来越多的人执著于通过“看东西”来消遣业余时间时,我们也必须敏锐地捕捉到如此浅阅读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
“微阅读”文本的短小、迅捷营造了一种令人倍感舒适的浅阅读氛围———翻开这样的文本并不需要太多的背景铺垫,不需要过多的感情投入,甚至不要求阅读经验的前后连贯。可以说,当今的社会被笼罩在一种表面的“阅读盛况”中。它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
“微阅读”则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也与现代人“开机化生存”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单单将之与时髦、肤浅相联系,实在有失公允。
“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更像一次推动,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我国唐诗宋词无比绚烂,创造了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细细想来,唐诗宋词可算作古代“微阅读”的流行文本。今天的“微阅读”,或许会催生“唐诗”类文体,留下当代的生活记忆,成为数百年后的当代经典。
未来,人们会在方寸屏幕阅读纯文字小说吗?会阅读完一份深度报道吗?那将是大大疑问。微阅读也好,浅阅读也罢,都将颠覆传统阅读方式。而书,将以更古典的仪态荣登艺术殿堂。就像书法成为权贵们的品味标志一样,读书将成为文化晋阶的身份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