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中文名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
学校类型 二级学院
博士点 6个(一级1个+二级5个)
专职院士 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管部门 同济大学
简称 同大学机械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时间 大事记
1912年06月 同济医工学堂设机电科。
1930年 工科升格为工学院,设有电工机械系。
1945年 抗战期间随学校内迁到四川李庄,宜宾等地坚持教学。
1952年07月 院系调整,同济大学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
1958年 学校成立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9年08月 学校撤消机电系,成立机械工程系。
1987年04月 机械工程系升格为机械学院(筹)。
1991年04月 增设汽车工程系。
1998年08月 学校调整有关院系机构,机械学院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
2000年04月 在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后,机械工程学院新设机车车辆系。
2000年12月 学院设置8个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3个工程硕士专业。
2001年02月 机械工程学院成立同济大学路面机械工程中心,同年3月,组建同济大学机械电子教研室。
2002年04月 汽车工程系划出机械工程学院,另行成立汽车工程学院。
2002年05月 即由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改为院-研究所二级管理体制。
2003年05月 学院增设“工业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11月,机车车辆研究所转入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所。
2004年11月 学院成立专业基础教学部。
2005年05月 成立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先进城市能源及建筑环境控制与安全综合实验中心。
2005年09月 机械工程学院搬迁至嘉定校区。
2007年 机械设计及理论获国家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教育部重大工程施工技术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实施。
2012年03月 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更名揭牌 更名揭牌 

办学条件

时间 大事记
1912年06月 同济医工学堂设机电科。
1930年 工科升格为工学院,设有电工机械系。
1945年 抗战期间随学校内迁到四川李庄,宜宾等地坚持教学。
1952年07月 院系调整,同济大学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
1958年 学校成立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9年08月 学校撤消机电系,成立机械工程系。
1987年04月 机械工程系升格为机械学院(筹)。
1991年04月 增设汽车工程系。
1998年08月 学校调整有关院系机构,机械学院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
2000年04月 在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后,机械工程学院新设机车车辆系。
2000年12月 学院设置8个二级学科专业委员会,3个工程硕士专业。
2001年02月 机械工程学院成立同济大学路面机械工程中心,同年3月,组建同济大学机械电子教研室。
2002年04月 汽车工程系划出机械工程学院,另行成立汽车工程学院。
2002年05月 即由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改为院-研究所二级管理体制。
2003年05月 学院增设“工业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11月,机车车辆研究所转入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所。
2004年11月 学院成立专业基础教学部。
2005年05月 成立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先进城市能源及建筑环境控制与安全综合实验中心。
2005年09月 机械工程学院搬迁至嘉定校区。
2007年 机械设计及理论获国家重点学科。
2009年12月 教育部重大工程施工技术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实施。
2012年03月 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

院系设置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师170多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柔性引进院士1名),及教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8名)、副教授52名。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专家为兼职、顾问和荣誉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外聘院士:林宗虎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暖通空调研究所、燃气工程研究所、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及工业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开设5个本科专业。

系所设置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
暖通空调研究所 燃气工程研究所 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工业工程研究所 --
资料来源:
专业设置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04003 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类) 04004 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创新实验区)
0401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04024 能源与动力工程
0403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4054 工业工程
0406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意班) 04094 工业工程(中德班)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系所设置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 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
暖通空调研究所 燃气工程研究所 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工业工程研究所 --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专业设置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04003 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类) 04004 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创新实验区)
0401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04024 能源与动力工程
0403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4054 工业工程
0406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意班) 04094 工业工程(中德班)
资料来源:

概况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1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 7本。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品课程:

类别 名称 时间 负责人
上海市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 2011 李小江、奚鹰
资料来源:

国家级规划教材 :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
“十二五”规划教材 现代工程图学 杨裕根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 汪信远、奚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 钱可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工程图学 杨裕根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机械结构设计(第2版) 卢耀祖、郑惠强 同济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第6版) 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 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料来源: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年份 获奖成果 等级
2009 机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二等
2009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性汽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
2009 大学生CAX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意识的构建与研究 三等
资料来源:

学位合作

类别 名称 时间 负责人
上海市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 2011 李小江、奚鹰
资料来源:

国际会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
“十二五”规划教材 现代工程图学 杨裕根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 汪信远、奚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 钱可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工程图学 杨裕根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机械结构设计(第2版) 卢耀祖、郑惠强 同济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第6版) 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 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料来源:

科研合作

年份 获奖成果 等级
2009 机械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二等
2009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性汽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
2009 大学生CAX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意识的构建与研究 三等
资料来源:

学术科研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上海市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含车辆工程)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机械工程

  • 学位点设置

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硕士点及博士点设置
专业层次 类别 专业名称
博士研究生 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热能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二级学科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业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制冷与低温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 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资料来源:

科研平台

硕士点及博士点设置
专业层次 类别 专业名称
博士研究生 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热能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二级学科硕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工业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制冷与低温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 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动力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泰国、乌克兰、新加坡、芬兰、韩国、瑞士、波兰、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荷兰、越南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企业)签署了164项校级协议(包括签署意向书和重新更改协议)。同济大学校际合作已经拓展至欧、美、亚、大洋洲各个国家。与德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开展认证学分的交换生项目。

文化传统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国际学位合作如下表所示:

合作项目
类别 备注
中德双学位 与八所德国机械工程强校合作开展的大机械类硕士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
中法双学位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对法双学位项目主要是与同济大学中法学院合作共建的。合作院校主要有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工程师学校、法国国立海军工程学院、法国高等矿业学校集团和法国瓦伦西纳工程师学院
中意双学位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对意双学位项目主要是和中意学院合作共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意国际班”。合作院校主要有都灵理工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两所。
资料来源:

标识

合作项目
类别 备注
中德双学位 与八所德国机械工程强校合作开展的大机械类硕士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
中法双学位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对法双学位项目主要是与同济大学中法学院合作共建的。合作院校主要有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校、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工程师学校、法国国立海军工程学院、法国高等矿业学校集团和法国瓦伦西纳工程师学院
中意双学位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对意双学位项目主要是和中意学院合作共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意国际班”。合作院校主要有都灵理工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两所。
资料来源:

文化活动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如下表所示:

会议名称 主办/承办单位 会议开始日期 会议结束日期
第七届国际供暖通风及空调大会(ISHVAC2011)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1-7 2011-11-9
2011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1-5 2011-11-7
2007年工程机械与车辆技术进展国际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7-5-25 2007-5-27
第二届中国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2-10-17 2002-10-18
国际能源组织蓄能专业委员会执委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2001-9-26 2001-9-28
2001'上海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2001-7-9 2001-7-9
国际生产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秘书长成立大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92-10-28 1992-10-30
第三届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90-10-22 1990-10-31
中瑞暖通控调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8-5-23 1988-5-24
第二届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8-5-20 1988-5-22
中日超精密加工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7-10-17 1987-10-21
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7-5-13 1987-5-16
资料来源:

现任领导

会议名称 主办/承办单位 会议开始日期 会议结束日期
第七届国际供暖通风及空调大会(ISHVAC2011)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1-7 2011-11-9
2011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1-11-5 2011-11-7
2007年工程机械与车辆技术进展国际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7-5-25 2007-5-27
第二届中国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2-10-17 2002-10-18
国际能源组织蓄能专业委员会执委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2001-9-26 2001-9-28
2001'上海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2001-7-9 2001-7-9
国际生产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秘书长成立大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92-10-28 1992-10-30
第三届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90-10-22 1990-10-31
中瑞暖通控调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8-5-23 1988-5-24
第二届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8-5-20 1988-5-22
中日超精密加工会议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7-10-17 1987-10-21
现代制造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 1987-5-13 1987-5-16
资料来源:

杰出校友

  • 科研项目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与中国国外知名企业和高校保持着密切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与众多知名中国国外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0多项,详见下表:

项目名称 合作单位 开始日期
空气洁净技术相关研究 日本无机株式会社 2011-03-10
规划阶段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研究 美国能源基金会 2011-05-01
模拟能量技术的研究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2010-04-0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生态解决方案(I) 芬兰技术研究中心 2011-03-03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生态解决方案(II) 芬兰技术研究中心 2011-03-03
分层空调系统负荷有效系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 2011-02-14
贝卡尔特沈阳工厂空调通风系统性能诊断 Bekaert 贝卡尔特(比利时) 2010-10-01
资料来源:
  • 共建机构

根据2016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共建联合科研机构11个:

联合实验室名称 建立时间 对方单位
同济-派克汉尼芬液压传动实验室 2009年 派克汉尼芬液压传动有限公司
同济-西门子控制实验室 2009年 西门子公司
同济-荷兰热能环保技术实验室 2006年 荷兰政府
同济大学-沈阳机床研究院 2010年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新奥先进城市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 新奥集团
同济大学-常州新能源汽车联合研究中心 --- 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市科委
上海市振华港口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 ---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 --- 建设部
同济大学-斯来福临磨削联合实验室 2009年 柯尔柏斯来福临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 -- ---
资料来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