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科举历三朝,年岁过半百,待官经数载,这才补了个七品芝麻官。好艰难,好艰难哦!他怀着匡世济民的抱负微服上任了。途中,一首民谣让他感到范县的官不好当,范县的事儿不好办。因为那儿“阳间五鬼闹判官”,前几任县令“不蹲大牢也罢官”。果如所料,范县五豪绅为了打“新老爷”一个下马威,派了一顶八人侍候的四台大轿,颠得老郑骨头散架,金星直冒。老郑知道其中别有缘故,“好家伙,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他将计就计,一轿土坯不但压弯了轿夫的腰,而且砸了豪绅的脚。“郑燮镇邪”,怪县令的名儿不胫而走,四处传开了。
老郑亲书的对联贴出去了: “范县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 老郑亲书的告示贴出去了: “本县立即受理冤案,不分凌晨中午夜半。莫怕被告手眼通天,老郑自能秉公而断。”嗬!县府衙门的围墙打洞,这是干嘛?县府属员声讨前任贪赃、自投受贿数目的“檄文”贴出来了!这是啥意思?是皇上给派来了“青天大老爷”?还是新官上任做给百姓看的官样文章?可就没人告状!有的苦主来到衙门口,可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老郑知道百姓怯于“五鬼”的淫威,不相信新老爷吃了豹子胆。于是“城隍庙夜审童大”,端出豪绅的贿赂,刹了财主的威风,长了百姓的志气。伸冤状子这才雪片般地飞进了县衙…… 口问手批,一桩桩沉冤旧案次第迎刃而解,年过半百的老郑累得腰酸背疼。
正当他肚皮贴背心的时候,鼓声响了!原来是“五鬼”设计“三难县令”,想用民事纠纷干扰怪老爷断案。不料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怪老爷“巧断中案”、“智审石头”、“严惩赵绅”,又一次让“五鬼”把头卡到裤裆里。老天也许想考验考验怪老爷,降下蝗灾、庄稼颗粒无收。板桥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同时贴出平粜令,责令豪绅财主开仓平粜,以济饥民。魏善趁板桥巡视灾区之机,违悖平粜令,擅自抬高粮价,纵奴行凶,几乎激成民变。怪老爷又出怪招,芦席枷示众赚平粜。魏妻仗势出面干预。落得个灰头土脸。包知府奉命勘查板桥,主持正义,真相大白。板桥感而赠画题诗: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黎民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叫总关情。” 四名诗概括了板桥心悬百姓,执政为民的廉吏高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