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北大学化学系创建药学本科专业。
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药学专业升格为药学系。
2004年,药学系从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分离出来,成立河北大学药学院。[1]
2013年,创建药物制剂本科专业。[2]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9个教研室,开设2个本科专业。[1][3]
教研室:药剂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药物分析学教研室、药物化学教研室、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基础学科教研室、实习实训教研室、研究生教育教研室[3]
本科专业:药学、药物制剂[1]
机构设置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1]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药学[1]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4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专职教师27人;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1]
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胡连栋、乔晓强[4][5]
教学建设(3)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药学教育创新高地,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校级教学团队。[1]
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
校级精品课程:《药物分析学》《药理学》
校级教学团队:药学教学团队[6]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三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6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获GSVC全球社会创业大赛最佳策划奖。[1]
截至2016年2月,学院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科研平台3个。[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药物化学与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药物质量分析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校级科研平台:河北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河北大学药学院手性药物研发中心、河北大学药学院药物评价中心[7]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近年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河北省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索引100余篇,其中JCR分区二区以上论文10余篇。2012年,正式启动立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重大新药创制》。[1]
2019年,学院有3项成果获2019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
自然科学一等奖 |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设计、合成及其作用机制 | 张金超、梁兴杰、马小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马丽丽、金叔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卫生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闫宏远、白立改、韩丹丹、韩晔红、杨春柳、乔晓强、刘海燕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纳米稀土氧化物对骨代谢的调控及对骨质疏松防治的应用研究 | 刘会芳、刘丹丹、王晓春、王建国、周国强、葛昆、靳祎 |
获奖等级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
自然科学一等奖 |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设计、合成及其作用机制 | 张金超、梁兴杰、马小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马丽丽、金叔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卫生检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闫宏远、白立改、韩丹丹、韩晔红、杨春柳、乔晓强、刘海燕 |
科技进步二等奖 | 纳米稀土氧化物对骨代谢的调控及对骨质疏松防治的应用研究 | 刘会芳、刘丹丹、王晓春、王建国、周国强、葛昆、靳祎 |
学生活动(2)截至2020年5月,学院开展了线上体育比赛、“微语·三行情书”活动、“有种,你来”环保活动、宿舍装饰大赛、迎新杯篮球赛等学生活动。[8]
职务 | 名录 |
---|---|
党委书记 | 刘爱欣 |
执行院长 | 闫宏远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刘玢 |
副院长 | 乔晓强 |
副院长 | 胡连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