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社会科学战线》《民族文学研究》《孔子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明代曲阜孔庙缘何有“梁祝读书处”》《<一幅壮锦>的故事与壮族成年礼》《从西南各民族民间传说看铜鼓的厌胜功能》《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等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在齐鲁书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孔子传说的文化审美研究》《壮族风物传说研究》《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等理论研究专著3部;主编高校通用教材《壮族民间文学概要》(民族出版社)。[1]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传说与壮族族群记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项目“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主持国家民委项目“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法律保护研究”;主持山东省儒学研究基金项目“孔子传说研究”;主持日本深见东州儒学研究课题“孔子故乡民间传说的考察与分析”;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壮族传说的文化研究”;主持瑶学丛书研究课题“瑶族民间信仰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桂学研究”;主持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越南民俗文化的中国因素”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与中外合作研究课题。
教学方面: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民间文学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自治区线上线下一流课程与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教学研究课题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民间文学大学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的链接”。主持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民间文学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1]
多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社科成果奖及“刘三姐”民间文艺奖;广西高校优秀人才项目资助人选;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2次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表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