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八中学七十载栉风沐雨,拼搏奋进,厚德载道。学校形成了严明、严格、严谨的教风,求真、求实、求新的学风,勤奋、进取、和谐的校风,张扬着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历久弥新的育人经验,与时俱进的育人实践,追求卓越的育人质量,使“成都八中”的品牌越做越响,声誉越来越好。学校也正以百倍信心争创地区一流、省内知名、在全国有影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注重细节,稳健笃行,追求完美。坚持以“发展为本、思维为主、和谐互动”的教学理念指导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坚持“夯实基础、彰显能力、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滚动提高”的教学策略,坚持以“优化时间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 “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勤、活、严、实、新”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八中高考、中考成绩节节攀升,高、初中教学质量连续十六年双双获得成都市教育局表彰奖。每年都有学生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浙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北师大、同济等著名高校。2002年以来的高考成绩均名列市区同类学校第一名或第二名,在大成都26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排名均在前5名。学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特色和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和全省示范性高中校长会上交流。
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园一角学校着眼未来,加强全面发展,鼓励个性特长,一大批省、市优秀学生和学科、科技、艺体竞赛尖子脱颖而出。从八中,走出了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四川副省长黄晓祥、国家级专家、著名教授、商界精英、知名服装设计师、电视主持人、天府十佳才女冠军……每年都有100多人次在学科和科创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数学竞赛和科创成绩更是高居同类学校之首。张峥东、朱岷、甘露、刘正同学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樊华、冯爽、王宏峰、彭思扬获得全国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一等奖。姚毅获得四川省青少年科创大赛第一名和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铜奖,郑乔漪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成果展金星奖。四件学生作品获得或申请了国家专利,两件学生作品被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园收集为永久藏品。学校连续获得永久保留“成都市青少年科创活动团体一等奖”金杯的嘉奖和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基点学校、成都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和首批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每年都有100多人次在艺体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近三年,获得全国少儿文学及书画大赛金奖5个;四川省中小学艺术节摄影比赛一等奖;四川省中小学表演唱一等奖;成都市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一等奖;成都市课本剧表演一等奖;成都市学生艺术节集体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一等奖多个;成都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蝶泳冠军;成都市中学生艺术体操比赛团体金牌;中国少年NBA初中篮球联赛(西南)季军;30多名国家三级以上运动员等佳绩。
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园活动学校坚持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把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校风建设结合。常年坚持对学生开展“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对事讲诚信、在校讲勤奋、在家讲孝敬、在社会讲公德”的“六讲”教育。如今,走进八中,举止文明、互助友爱、生气勃勃、热情大方的学生令人如沐春风。
学校德育经验多次在全市交流,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市家长学校示范校等称号。在每年的校风评议中,八中优良的校风赢得了98%以上家长及周边单位称赞。
学校始终坚持以师德树立立身之本,以师能夯实执教之基,培育了一支爱生敬业、勤奋严谨、团结协作、锐意创新、业务精湛的优质师资队伍。
成都八中高2012级教师风采展示老师们以生命感动生命,播撒爱的种子,收获成长的喜悦。他们是学生求知向善的引领者、健康成长的合作者和成功快乐的分享者。老师们以未来的眼光培育现在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类学生茁壮成长。老师们把温暖、微笑、信任、鼓励带入课堂。老师们说,“优秀学生激励我深钻业务,问题学生促使我改进教法”。学校设立了“成都八中爱心基金”,对身边学生的温馨关爱已成为八中新的传统。在2004年全市教育行风调查中,八中老师的“敬业爱生”在全市三十多个直属学校中排名第二。家长们感激地说:“八中老师最敬业,给孩子的关爱最真诚,帮助指导最实在。”
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园环境学校地处蓉城北门梁家巷,气势宏大、别致亮丽、绿树葱郁、繁花飘香的新校园占地80亩,建筑面积约35000M2,是一环路内最大的绿色校园。教学区、活动区、办公区配置合理,层次分明,动静相宜,富有人文性、书院性和现代东方园林特色,彰显着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高雅魅力。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乏灵动;谦和,却不乏个性。
学校新建高标准的校园网络,一流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科技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电视演播厅。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库,实现了教育信息的宽带传输、共享。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是同学们求知向善的殿堂,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科技实验楼是同学们通向未来的阶梯,气势恢宏、流光溢彩的学术报告厅是同学们展现风华的舞台。全校六十个教室全部配备大屏幕彩电、VCD、投影仪、收录机,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供了便利。
学校新建了高品质的三百米环形六跑道塑胶运动场、6个塑胶标准篮球场和排球场、多功能大型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等一流的体育设施、场馆,新建了拥有声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室、形体健身房、书画教室、书画作品陈列室的艺术楼,新建了宽敞、整洁的具有示范性的学生食堂。
如今,成都八中舒适宜人的教育环境、令人亲近的教育群体、精益求精的教育质量,成为蓉城北门的文化亮点,深深吸引着渴望真知的蓉城学子。
成都八中历年录取分数线
学校 | 08年(重点线585) | 09年(重点线580) | 10年(重点线560) | 11年(重点线555) | 12年(重点线588) |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
八中 | 555 | 572 | 607 |
学校 | 08年(重点线585) | 09年(重点线580) | 10年(重点线560) | 11年(重点线555) | 12年(重点线588) |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统招 | 调招 | |
八中 | 555 | 572 | 607 |
成都八中和美国“Links”组织达成三年合作协议
2013年10月16日,美国“LINKS INTERNATIONAL ORG.”组织的总裁Richard先生应邀来到成都八中访问,并洽谈双方的长期合作计划。在洽谈中,双方初步达成三年合作协议:“Links”组织每年向八中派出8—12名志愿者深入课堂,与老师、学生互动交流,每次交流活动为期一周。同时,“Links”组织的成员们向成都八中的老师和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成都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和彼此的友谊。
1、教育科研成果。五年来,教育科研课题已结题 12 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 1项。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15 项,其中国家级1 项、省级 1项。获优秀教育研究成果奖 222 项,其中,省级 以上11项、市级 211 项。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1135 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80 篇,其中国家级 10 篇、省级 19 篇。
2、师生获奖情况。干部获市级以上优秀校长、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 18人次。教师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有 50人次。 教职工在各种赛课,说课评选、论文评选等各类单项评选活动中,获市级以上奖励 242 人次。。
近五年,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省级、市级共181项;科技竞赛获奖,国家级、省级、市级共133项。高2001级学生姚毅,发明的“榜次定律演示仪”获全国青少年科创大奖 铜奖,并被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园作为永久藏品保存。
在成都市中学生艺术节上,获市级以上奖励113 项;近五年,在市级运动会上获奖 93人次,团体奖10项。这对于一所没有招收体育特长生、非体育统传项目学校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学校获得“市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校医吕利周的文章获全国奖励。
1、以生为本,坚持“自立、自强、学会做人”的育人特色。
学校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的发展置于学校教育的核心、本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始终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育人的基点,形成“自立自强”的育人特色。把公民教育作为“做人”教育的基本内容,领会公民道德和“自立自强”的基本内涵,实践公民道德的要求。
育人,立足于“自立、自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由学生主持开展体现教育价值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主体参与,在其中亲身感受、体验,不断领悟、体会活动的教育意义。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形成“自立自强”的意识,学会修身立世的本领。
2、以教学为中心,形成“勤、严、实、活、新”的教学风格。学校始终围绕教学中心,抓住教学质量不放,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抓住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放,逐步形成“勤、严、实、活、新”的教学风格。它是教师个体的态度,也是教学群体的风气,更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
“勤”,勤奋刻苦。勤于学习、勤于工作。
“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学生。
“实”,实事求是。谋实计、讲实话、鼓实劲、求实效。
“活”,融会贯通。思维活跃,内容活范、形式活泼,使学生学得活的知识,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新”,创新求变。接纳新知识、收取新信息。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使自己的教学置身一流,引领潮流。
3、以人为本,构造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激励是管理的主要职能,评价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构建了以激励为主的多元评价机制。学校确立了“着眼评定、着力调控,着重发展”的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校以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性质的不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学校以多元的评价内容,确定评价项目;以评价信息的来源不同、评定性质的不同,确定评价方式;进而制定了各项评价制度。学校对各项评价的结果采取精神、物质的同步,以满足教职工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促进他们朝着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努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