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生于浙江长兴。
1986年,考入吉林大学数学系。
1990年,免试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金以文教授。
1993年,在浙大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金通洸教授。
1996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孙家广院士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
1998年,出站后留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任教。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计算机图形学与交互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软件。
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6年起,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3]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1年,获得“特征敏感的三维模型几何处理及其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3年,入选第一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Springer)主编、亚洲图形学协会主席。[4]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胡事民在列。[2]
在做演讲的胡事民1996年以来,与学生和同事合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有影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0多篇发表在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Computer-Aided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等重要的国际刊物上,有关成果被国内外学者引用1200多次。
面向产品设计的几何计算理论的研究,在Computer-Aided Design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几何处理方面,提出二阶收敛的注册算法、基于积分不变量的特征分类和编辑算法、以及基于体表示的几何模型拓扑修复与编辑方法等,并应邀在英国Math of Surface国际会议做数字几何处理的特邀报告;在图像与视频处理方面,提出卡通视频的矢量化方法、图像与视频的高效编辑传播方法、基于几何结构语义的图像编辑、以及基于草图的互联网图像检索与合成等,有关成果发表在ACM SIGGRAPH和ACM SIGGRAPH ASIA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上;在真实感图形绘制和计算机动画方面,提出视相关的位移纹理方法、基于多层阴影翼的软影绘制算法、自由体变形的直接操作和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变形理论等,发表在ACM SIGGRAPH和Computer Graphics Forum等刊物和会议上。
培养和合作培养了多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一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篇学位论文被评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胡事民在列。[2]
2019年10月19日,获得2019年CCF王选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