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中文名
热研15号刚果 臂形草
学名
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 cv.Reyan No.15
科属
禾本科
臂形草属
选育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 牧草研究中心
选育时间
2005年
选育地点
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
亲本(品种来源)
Brachiaria ruziziensis G.&E. CIAT6095
品种特性
原产热带非洲,现在广泛分布于世界 热带地区,包括东南亚及
太平洋地区。刚果臂形草喜湿润的 热带气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20~35℃,适宜在海拔1000~2000m、年降水750㎜以上的热带、湿热带地区生长,不耐 霜冻,轻霜后春季再生速度很慢。刚果臂形草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耐干旱能力,可耐5个月以上的干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最适宜中等肥力土壤生长,耐酸瘦土壤,能在pH4.5~5.0的强 酸性土壤和极端贫瘠的土壤上表现出良好的持久性和丰产性,特别在肥力低但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在中等肥力和酸瘦土上 干草产量可达15~ 25t/ hm2;刚果臂形草生长需要较高的 磷肥,且对N肥反应敏感;刚果臂形草 根状茎繁殖扩展能力强,侵占性强,触地各节产生
不定根,并能与 飞机草等恶性杂草竞争;刚果臂形草与
豆科牧草混播的亲和力强,草地持久、耐牧,适合草地建设、保持水土和果园 间作。
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丛生性匍匐草本,秆半直立,多毛,具短的根状茎向四周扩展繁殖能力强,开花时秆高50~150㎝, 匍匐茎扁圆形,稍压扁,被柔毛,柔毛长1~2㎜,匍匐茎具5~18个节, 节间长8~20㎝,基部节间较短,中上部节间较长,节稍膨大并在节处带拐;叶片上举,狭披针形,长5~28㎝,宽8~19㎜,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被柔毛,边缘常呈微皱波状; 叶鞘松弛,长7~12㎝,常生于节间,背具脊,被柔毛; 叶舌极短,具长约1㎜的纤毛。 圆锥花序顶生,由3~9个穗形总状花序组成,花序轴长4~10㎝,穗形总状花序长3~6㎝;小穗具短柄,单生,交互成两行排列于穗轴之一侧,长椭圆形,长约3.5~5㎜,宽约1.5㎜,被短柔毛,穗轴宽而平,具翅,常略带紫色;每小穗含2小花;第一颖广卵形,长为小穗之一半,具11脉,包卷小穗基部;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具7脉;第一小花雄花, 雌蕊退化,外稃具6脉,内稃膜质,具3枚雄蕊;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革质,椭圆形,长约3㎜,顶部尖,具3脉,具明显横皱纹,边缘内卷,包卷同质内稃,雄蕊3枚,黄色,雌蕊柱头羽毛状,深紫色。 颖果卵形,长0.51cm,宽0.17cm,千粒重4.0~6.05g。细胞染色体数2n=18,36。
适宜区域(推广情况)
适合我国长江以南、年降水750㎜以上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种植,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表现最优,适合用于草地改良、固土 护坡,也适合刈割利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