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友

素友

中文名 素友
信仰 共产主义
外文名 TốHữu
逝世日期 2002年12月9日
代表作品 《越北》《暴风》
民族 京族
国籍 越南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素友原名阮金成(Nguyễn Kim Thành),1920年10月4日(启定五年庚申八月廿三日)出生于越南中圻广南省会安的一个贫寒儒生家庭,9岁时随父迁居故乡承天顺化省广田县广寿乡富莱村。[1]在家庭氛围影响下,他从小就接受汉学教育,喜爱诗文,据他回忆:“在我的诗中发现有一些诗是模仿唐诗或从唐诗改编来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歌谣、民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使以后的我很自然地就写六八体诗歌。所以中国诗歌、歌谣以及民歌影响我创作诗歌的两个因素。”[1]

革命工作

13岁那年,阮金成进入顺化国学学习。在这里,他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的书籍,并接触了黎笋、潘登刘等越南早期共产党人,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36年,他加入了印度支那民主青年团,1938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同年他去老挝探望他一个哥哥时,遇到了一个广平省老秀才,老秀才给他取了笔名“素有”,典出中国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其母杜氏(昭宪太后)闻讯说道:“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阮金成改其为同音的“素友”,成为自己使用的名字。[1]

素友入党后,在顺化市委工作。1939年4月,他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1942年3月,他成功越狱,前往清化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1945年,素友任清化省省委书记。1945年八月革命发生后,他出任承天顺化省起义委员会主席,领导了顺化起义,迫使保大皇帝退位。[1]

领导文艺

1946年,素友被调到越共中央负责文化工作以及青少年工作。1951年,素友在越共二大上被选举为越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4年,素友任越南劳动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素友成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这期间,素友领导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文艺宣传工作,如同周扬在新中国的地位。他深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理论的影响,于1951年发表《建设人民文艺》(Xây dựng văn nghệ đúng đắn/文艺人民)一文,指出:“文艺是我党必须掌握的有效的宣传教育工具。文艺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分离,两者要相互结合”,“要加强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素友本人于1954年出版诗集《越北》,收集了他在1947年到1954年创作及翻译的28首诗歌,细致描绘了越南人民在抗法战争中的战斗与生活,被北越官方奉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典范、文艺创作的样板。[1]

但是,素友对文艺的管制引起了北越知识分子的极大不满,从1956年开始,他们受中国鸣放运动的影响,掀起了“人文佳品运动”,质疑和批评越南劳动党的种种过失,素友成为众矢之的。素友及越南劳动党也在中国双百方针的影响下容忍知识分子的尖锐批评和自由创作,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但在1958年又断然镇压了知识分子,使文艺重新回到党的领导下。[1]

后期活动

1960年,素友在越南劳动党三大上被选入秘书处。1963年,素友当选越南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1968年,素友任越南劳动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科教部部长。在他继续领导文艺工作的同时,与黎笋、黎德寿、陈国柱、阮志清等结合,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武力解放南方,同时也巩固了黎笋在越南劳动党内的地位。[2]越南统一后,素友于1976年出任阮爱国党校校长,同年在越共四大上当选越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成为正式委员。

1981年到1986年,素友担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相当于副总理),领导经济工作。素友以坚持正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著称,而在他领导下的越南经济也越来越糟,到1985年越南的货币改革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失败,通胀率在1986年上升了700%。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素友不得不在第八届越南国会上自我批判经济政策的失误并引咎辞职。黎笋死后,素友失去靠山,于1986年12月在越共六大上免去党内一切职务,彻底退出政坛。[1]

素友退休后,曾在1996年被授予文学艺术上的胡志明奖章。2002年12月9日在河内去世。[1]

代表作品

素友是越南颇负盛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以鼓吹反帝爱国和歌颂社会主义革命为主题,深得越共官方的推崇,他的作品甚至被奉为越南20世纪的“史诗”。他创作的诗集如下:

  • 《从那时起》(Từ ấy/自,1946)
  • 《越北》(Việt Bắc/越北,1954)
  • 《暴风》(Gió lộng/㳥,1961)
  • 《上前线》(Ra trận/阵,1971)
  • 《血与花》(Máu và Hoa/吧花,1977)
  • 《琴声》(Một tiếng đờn/㗂弹,1992)
  • 《我还是我》(Ta với ta/些呗些,2001)他的前期作品很多被翻译为中文,中国出版的他的诗集有《越北》、《暴风》、《三十年来我们有党》、《素友诗集》。此外《越南女儿》、《我的故乡》、《向中国致敬》、《战斗的南越》、《越南的战争》等诗集收录了他的诗篇。[1]

此外,素友晚年还发表回忆录《回忆某一时期》(Nhớ lại một thời/吏时),于2000年由越南作家出版社出版,对研究越南现代史有一定史料价值。[1]

人物评价

  • 武元甲:“素友是坚定的共产党人,有德有才的领导人,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全国最典型的革命诗人和时代的大诗人。”
  • 黎可漂:“素友的革命生涯便是他的创作生涯。……政治与诗,诗与政治融合在素友的革命活动中。”
  • 农德孟:“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诗人,永远在越南共产党人心中和国家革命事业中。”
  • 邓台梅:“对于素友来说,诗是诗人的一斗争武器……从始至终素友都是一位只为服务革命创作的诗人。”[3]
  • 越南文学研究院副教授刘庆诗:“素友是一个赶上了时代潮流的诗人。八月革命爆发时,他立即创作了《八月的顺化》。他在这首诗中用了大家十分熟悉的太阳和心等形象。在《从此》这首诗中,他这样写道:‘从此我的体内充满夏日阳光,真理的太阳照耀我心’。那是在八月革命前。在7年后的八月革命爆发时,他再次用太阳和心的形象描述了祖国赢得独立自由后人民的喜悦和自豪。他在诗中写道:‘四千年不敢挺胸,如今一股强风,猛吹。人心化为太阳’。”[4]
  • 萧三:“”他是越南人民杰出的革命歌手,是一个写政治抒情诗的能手,是一个对人民爱得深、对敌人恨得狠的充满革命热情的作家。他是一位共产主义的战士、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素友同志非常谦虚、朴素,也非常热情……他是一个可尊敬的同志”。
  • 于在照:“素友的诗歌是艺术性与革命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诗歌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讴歌革命的高昂声音。素友的诗歌与越南革命、越南民族的解放一斗争有着血肉般的联系。”[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