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草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和植物学3个系,有草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土壤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草学、生态学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草业科学为国家、农业部、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
草业科学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首个成立的草原本科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农业部的特色重点专业。现有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内蒙古教学团队、国家级植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
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系是在1958年始建的原土壤农业化学专业的基础上创建的,在1995年增设了农业环境保护专业,1997年专业调整时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置有蒙汉专业招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2003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被批准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同时被批准一级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推广硕士授权点,2005年批准建立土壤学博士研究生授权点,2006年在我校实施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发展战略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我校仅有的2个“中加”合作项目办学点之一[1]。
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0人,有教学科研人员7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占教学科研人员的65%。教师中正高25人(其中二级教授7人),副高16人,讲师16人,高级实验师7人,实验师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人员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广阔的草原、食物安全等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坚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的战略,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对外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1]。
学院有本科生815名,硕士研究生158名,博士研究生69名,国外留学生22名[1]。
学院2006年建成草业科学品牌专业,2010年创建了自治区级“草业科学创新教学团队”,2008年建成国家级高校特色草业科学专业,并建设了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牧草育种学被评为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依托草业学科成立了内蒙古草业研究院。1999年建立了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团队被教育部批准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被草业科学列入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的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该学科云锦凤教授连续两届担任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带领团队成功申办了2008年国际草地与草原大会[1]。
学院拥有植物学国家级和内蒙古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和养分资源管理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草原研究中心,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等8个教学科研平台[1]。
在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根据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农村牧区,培养具有应用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学院确立了"放松环节、把好关、围着学生转"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体现"强基础、重能力、抓质量、办特色"的办学思路。通过制度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措施,使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形成了为生产一线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