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国家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拥有国家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包括“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制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植物纤维化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相应的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自设“轻工装备与控制”和“印刷工程与包装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点;“轻工技术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轻化工程(制浆造纸工艺方向)、轻化工程(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方向)、印刷工程、轻工装备自动化等4个本科专业对外招收本科生,有10个研究方向对外招收研究生,其中轻化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轻化工程、印刷工程为江苏省轻工类重点本科专业。现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一个,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一个,江苏省轻工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制浆造纸工程研究所一个。学院为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首批合作高校的依托学院,现有5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挂靠。
现有在职教职员工62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或相当于18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美国特聘教授1人,国内外兼职教授9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人,研究生160余人。本学院所含学科各专业方向已为国家培养了32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专科生,15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15名外国留学生,100余名工程硕士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美国模式联合优势企业建立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基金会和研究实践基地,形成了联合企业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新模式。学院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也是制浆造纸和印刷业最发达地区,被公认为长三角区域造纸、印刷与包装和生物质转化与利用领域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学术交流以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地。[1]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63年底(当时的南京林学院林产化工系),由著名制浆造纸专家、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李忠正先生(时年31岁)为组长、廖品玉(时年30岁)为副组长等十四位青年教师,为当时国家人造纤维工业需要,创立了林化专业下制浆专门化专业方向,学生开始由一九六三年下半年林化专业五年级的四个本科班全部转入本专业方向(为此延长半年时间毕业),另外由当时林化专业四年级本科一个班同时转入。首届共毕业生140位。从此开创了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教学科研历史的纪元。
1974年前以林产化工(制浆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1975年暑假后,首次开设了造纸工艺课程,自行建立了以制浆造纸为目的、由制浆专门化转为制浆造纸专门化专业,后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专业方向)”招收本科生;1984年单独设立以“制浆造纸专业” 并招收本科生。于1982年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方向)招收研究生,1998年、2002年分别单独获"制浆造纸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制浆造纸工程"、"植物资源化学与利用"2个博士点及相应的硕士点。
制浆造纸学科于二○○一年底增设印刷工程专业方向,二○○二年四月成立“造纸与印刷工程系”;二○○三年五月分别独立成立“制浆造纸工程系”和“印刷工程系”。
一九六二年在南京林学院林化系各专业下开设“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课程;一九七四年在林产化学加工专业下设立“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教研组”;一九八九开始招收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一九九八年与化工原理教研室一起组建“化工过程与控制”系;二○○一年开始招收“化工过程与控制”专业本科生。
二00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在原制浆造纸工程系、印刷工程系和化工过程与控制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
李忠正,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产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造纸学会常务理事,是我国木材化学和制浆造纸工程专家。曾任化学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制浆造纸教研室主任、制浆造纸学科组主任;曾担任八年化工系(现化学工程学院)系主任工作,为学科的建立、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李忠正教授是制浆造纸专业学科的主要创始人,长期领导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本科,硕士、博士教学体系、教学制度和风格。近二十年来已培养了硕士生19名,博士生11名。在教学工作中言传身教,严于治学,教书育人,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曾获1998年“优秀学术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李忠正教授长期从事木材及禾草类纤维原料化学及其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理化学过程和制浆造纸特性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并研究了麦草木素的结构,提出了一整套禾草类纤维原料制浆理论,为禾草类纤维制浆方法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在他的主持下,开发出“禾草纤维低污染制浆方法及木素综合利用”成果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忠正教授主持的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题,首次系统深入研究了我国主要速生纤维用材树种和品系及不同树龄的木材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特性、生物结构特性等,提出了中国速生树种制浆造纸适应性评价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为我国专用造纸树种的培育、经营提供了简便的评价体系和预测方法。在李忠正教授的主持下,对我国主要速生木材树种制浆造纸新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深度脱木素技术,复合氧脱木素技术,多段漂白强化技术、生物技术在草类漂白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已在我国大中型木浆厂得到推广应用。1997年被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选为院士。李忠正教授共发表论文180余篇,译著2部,专著1部,合著4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