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创建,设立马列主义教研室,归学校政治部领导。
1964年,马列主义教研室归学校基础部领导。
1978年11月2日,马列主义教研室设为正处级单位,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
1989年,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社会科学部。
2002年6月18日,社会科学部更名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05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
2009年12月2日,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组建成立。
2011年,获批“民族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6年6月,获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
2020年4月,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
截至2019年10月,学院设有2个系,开设2个本科专业。[1]
系:法学系、社会工作系
本科专业:法学、社会工作[1]
学位授予截至2019年10月,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个。[1]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1]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社会工作、法律[1][3]
学院活动(4)截至2019年10月,学院有在编教师42人,其中教授5人,正高级经济师1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19人,攻读博士学位者2人,各类人才计划8人。[1]
教授:峻峰、文宗川、王俊霞、范景武、九月
正高级经济师:马利强
副教授:苏丽娜、莫彩蓉、石景峰、乌云、贾志敏、罗宗奎、吴凡文、张莉蔚、特日格乐、方香廷、黄利霞、邓俊丽、利爱娟、连雪君、贾永芳[4]
截至2019年10月,学院有部级人才培训基地1个,自治区级培训基地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有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实验室。[1][5][6]
部级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
自治区级培训基地:内蒙古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内蒙古社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基地[1]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社会工作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中心[5]
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民法总论》《创新之术-TRIZ理论》[6]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奖4项,“本科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5]
2019年,学院总计有118名学生报考国家司法考试,有42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通过率为35.6%。
截至2019年10月,学院有校级科研机构3个,院级科研机构2个。[1]
校级科研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地方性法规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业大学法治教育研究中心
院级科研机构:日本文化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所[1]
2009年至2019年10月,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约30项,多人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1]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 级别 |
项目来源单位 | 项目成员 |
---|---|---|---|---|
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推进工程 | 莫彩蓉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莫彩蓉、罗宗奎、苏丽娜、苏雅、高飞、王芳、郭花 |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研究 | 苏丽娜 | 国家级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苏丽娜、吴凡文、卢朝霞、刘桂英、李二桃 |
内蒙古地区高校职业教育效果评估研究 | 马利强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马利强、利爱娟、刘文涛、毛长明、九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实证研究 | 罗宗奎 | 国家级 | 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 | 罗宗奎、李喜蕊、吴蓉、程丽元、王芳、石景峰、刘泽军、程昊 |
“未来眼”VR心理治疗 | 马利强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马利强、文宗川、何海、毛长明、苏丽娜 |
协同治理视域下内蒙古地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张莉蔚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张莉蔚、苏丽娜、王俊霞、贾志敏、罗宗奎[7]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 级别 |
项目来源单位 | 项目成员 |
---|---|---|---|---|
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推进工程 | 莫彩蓉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莫彩蓉、罗宗奎、苏丽娜、苏雅、高飞、王芳、郭花 |
蒙古族生态习惯法研究 | 苏丽娜 | 国家级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 苏丽娜、吴凡文、卢朝霞、刘桂英、李二桃 |
内蒙古地区高校职业教育效果评估研究 | 马利强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马利强、利爱娟、刘文涛、毛长明、九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实证研究 | 罗宗奎 | 国家级 | 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 | 罗宗奎、李喜蕊、吴蓉、程丽元、王芳、石景峰、刘泽军、程昊 |
“未来眼”VR心理治疗 | 马利强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马利强、文宗川、何海、毛长明、苏丽娜 |
协同治理视域下内蒙古地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 张莉蔚 | 省部级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张莉蔚、苏丽娜、王俊霞、贾志敏、罗宗奎[7] |
徽标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徽标外部继承了学校徽标的内外两层同心圆,构成一个圆环。圆环内蒙文、中文和英文学院名称首尾相连,寓意学院开放、合作和协调的办学思想。院徽内部建筑物为电力楼的剪影版画,彰显工科背景与人文特色;建筑物形似天平又似一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体现了法制精神和社工理念;建筑物下部突出圆环内环边缘,寓意创新、不拘泥;人文学院篆体字置于建筑物下方,寓意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整体颜色为紫色,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代表自信、热情和艺术气息,正符合了学院“人文心怀,人文关怀”的理念。[8]
人文心怀,人文关怀[1]
依托工科背景,弘扬法治精神,践行社工理念,突出人文特色[1]
职务 | 名录 |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马利强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文宗川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白南定 |
教学、科研副院长 | 苏丽娜[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