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生产价格指数报告在当月末的两周后发布。
生产者物价指数2017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8%,涨幅比1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2]
2017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1.0%。
2020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上涨0.9%。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7%。
2021年12月14日,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在11月大幅上涨。[3]
2021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从2021年1月份开始,我国PPI同比由负转正快速上涨,5月至7月涨幅暂时企稳后,8月份涨幅再次扩大,在10月份同比涨幅达到13.5%,为多年来最大涨幅 。[4]
2022年5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22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环比上涨0.6%。[5]
2022年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1%。1—5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21年同期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8%。[6]
修正:月度的数据在发布的4个月后有一次修正。年度的修正在2月份发布,随公布的1月份数据一起让公众得悉,可回溯到过去的五年。
生产者物价指数(3)生产价格指数共调查9大类商品:
① 燃料、动力类;
②有色金属类;
③ 有色金属材料类;
④ 化工原料类;
⑤ 木材及纸浆类;
⑥ 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
⑦ 农副产品类;
⑧ 纺织原料类。
⑨ 工控产品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的物价状况;因而这项指数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等(美国约采用3000种东西)三个生产阶段的物价资讯。(过去衡量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状况的称为批发物价指数或趸售物价指数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消费者的立场衡量财货及劳务的价格)之先声。
将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称为“核心PPI”(Core PPI)指数,以正确判断物价的真正走势---这是由于食物及能源价格一向受到季节及供需的影响,波动剧烈。
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测算价格变化的指标,该价格是制造商和批发商在生产的不同阶段为商品支付的价格。这里任何一点的通货膨胀都可能最终被传递到零售业。毕竟,如果销售商不得不为商品支付更多,那么他们更乐于把更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生产者物价指数并不仅仅是一个指数,它是一组指数,是生产的三个渐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价格指数:原材料、中间品和产成品。占据所有的头条并对金融市场最有影响的是最后一个,即产成品的PPI。它代表着这些商品被运到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终状态。在生产最后状态的价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间品过程中遇到的价格压力来决定。这就是为什么观察这所有的三个过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稳定在了上升之后的水平上,而生产价格指数(PPI)增速高于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的局面并没有导致利润收缩。如果我们以净利润总额对销售额的比率来表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那么可以看到,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上升。而近年来虽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润率仍处于周期高位。从经验性研究来看,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速差额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与许多人认为的情况恰恰相反,而且下游产业同样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如果说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速差额之间确实存在着经验性因果关系,那么从数据来看,事实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着利润增速的上升。
计算方式
P1i为报告期所有抽选的n种商品(i=1,2,…,n)的价格,P0i为基期这些商品的价格,qi为权重。所以,对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PPI的计算,采用基期的第i种商品销售量(qi)作为权重。对于股票价格指数(stock price index)的计算,采用第i种股票的发行量作为权重。
生产者物价指数(3)PPI与CPI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但CPI与PPI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若发生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等。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7]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观察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的程度,是反映某一个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动往往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的前奏,所以称其为先行指标。PPI指数能通过反映生产者获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货膨胀的风险。生产者价格指数如果PPI指数下降,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传导影响消费品,导致整体物价水平的下降,就要警锡通货紧缩的风险。[8]
2020年
2020年,PPI下降1.8%,降幅比上年扩大1.5个百分点。[9]
2021年
2021年,PPI由上年下降1.8%转为上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