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于2002年4月建立的全国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分别在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校本部)及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东外环西路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新校区)办学。
2001年12月 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云南大学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12月 软件学院奠基。
2003年9月 软件学院迁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洋浦校区。
2010年7月 云南大学洋浦校区整体移交昆明学院,软件学院随之整体迁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和省级攻关项目、信息专项项目、省校省院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奖励,发表和出版了一大批科研论文与专著。
按照培养国际化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的要求,学院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39个,其中国外3个(美国1个,日本2个)、省外12个、省内24个,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9个。学院与英国De Montfort大学、美国Michigan州立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印度Pune大学、韩国岭南大学、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等大学或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学生互派、招收留学生、聘请外方教师授课、培养专任教师等形式的合作。与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教学条件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本实验室依托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批准)、云南省软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云计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实验室具备领先的国际化科研水平,团队核心成员17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省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3人。此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12名知名同行专家组成。实验室成员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4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加拿大统计学会金奖;被EI/SCI收录的期刊论文160余篇,其中顶级期刊包括:IEEE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在国际顶尖学术出版社Elsevier及springer出版全英文学术专著2部,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出版教材6部。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2月获准筹备建立(云科基发[2009]1号),2010年7月实验室通过验收(云科基发[2010]17号),正式成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云南大学李彤教授担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领导机构,2013年成立了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云软政字〔2013〕12号),聘请了陈国良院士、梅宏院士任名誉主任。
软件学院拥有16个实验室,其中5个基础实验室、10个专业和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承担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研究开发任务,是校内实习基地的组成部分。学院实验室使用面积3775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200多台套,实验设施总值达到2800万元。学院实验中心于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昆明)、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云南测评中心、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网络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国家级品牌;拥有“软件工程”云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电子政务研发中心、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等省级品牌。构成了研发、服务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科教环境。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代码80902;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国际化视野、科学技术素养,能够承担软件工程理论研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与应用、复杂软件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及系统运维等专业性工作,具备软件工程全过程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概论、软件工程导论、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云计算与大数据、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校、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应用开发、运维和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代码:080903,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网络系统、开发、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受到严格的网络开发、设计与集成工程训练,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科学技术素养,能在网络系统设计与集成及相关领域从事网络系统研究、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运维服务的国际化工程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数字通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计算机网络原理、路由与交换技术、物联网、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测试与评价、网络协议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等相关领域开展系统设计、集成、应用开发、运维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信息安全;代码80904K;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工程训练和思维训练,能从事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安全产品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高层次、国际化工程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安全,信息安全学、逆向工程、密码学原理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实习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校、国家机关、国家安全和公安部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等领域相关的信息安全研究、开发和保障工作。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代码:080906,学科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软件和产品开发及应用设计能力,能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未来发展,具备基本艺术素质的国际化工程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能够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独立从事软件开发、多媒体产品的采编和设计以及应用研究的工作;能够在数字媒体相关领域的团队工作中担任管理工作;能够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艺术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技术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设计、计算机图形学、Java多媒体程序设计、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视觉、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音效设计与配器、增强/虚拟现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实习实训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或者以计算机游戏软件开发、动画、音视频及影像处理、创意等数字媒体技术为主旨的教学、科研、产业等机构工作。
软件学院拥有“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具有教育部授予的自主招生权)和“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4个重点本科专业(使用一本分数线招生),并设立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和信息安全系负责四个专业的建设,三个系的系主任均是外籍博士或归国博士。
学院拥有云南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3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
现任领导
学院院长:
姚绍文,男,1966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昆明)基地主任、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网络工程特色专业首席教授,云南省政协委员。
党委书记:
康黎明,男,汉族,1961年5月出生,江苏宿迁市人。2016年11月任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