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质勘探安全》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大16开
创刊时间:1994-01-01
邮发代号:38-42
国内统一刊号:42-1638/X
国际标准刊号:1671-1556
本刊刊于1994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及时报道安全与环境两大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安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主要刊载内容包括:安全原理、安全防护、安全鉴定、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尘毒控制;产业安全、机电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水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固废处理、处置与利用、环境设备开发、环境信息技术等。读者对象,非常适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监测与治理 废物处理及利用 污水治理技术 创新与应用 安全管理与技术 安全施工与技术
本刊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外数据库收录:国际药学文摘 应用力学评论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安全网(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安全与环境工程科技信息的迅速广泛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
及时报道安全与环境两大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安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
复合影响因子:0.724综合影响因子:0.437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以上这些内容要同时提供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电子邮件),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50~300字),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4~7个);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对应。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0000字,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照片或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
(1)图书或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编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或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译文的著录格式为:a.作者.论文译名.译者.见(In):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作者.论文译名.译者.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4)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为: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
(5)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
(6)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环境生物学
(1)城市化进程对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研究
张溪 陈正华 余绍文
环境保护管理
(8)备用水源地水量与城市需水量平衡分析
刘臣辉 王金凤 周明耀 谭季禄
(12)豫北平原农村安全饮用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甘夏 甘义群 张连胜 陈新明 王翠玲
灾害及其防治
(17)长安地裂缝带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宋彦辉 李忠生
(22)南方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
李远耀 柴波 缪海波
(28)基于BOTDA的光纤传感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庞伟军 邓清禄 熊建 王红伟
(34)多雨气候、松散堆积层地区泥石流治理工程研究——以云南省南山河泥石流为例
陈志浩 汪洋 王杜江 徐峰
(38)我国电网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王兴发 曹怀予 肖军诗 张强 陆愈实
(45)关于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
廖炳英
(51)三峡库区某煤矿码头岸坡渗流场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袁海龙 汤罗圣
(55)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计算分析
刘浩 张家铭 付金丹 胡恒 邵然
(59)双强度折减法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邹济韬 李云安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64)有机污染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与风险评估
张华 蒋鹏 许石豪 陈莉娜 齐凯 宋瑜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69)聚砜膜和聚乙烯膜对石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解岳 吴磊 张舟 王震
(73)水解淀粉接枝改性阳离子化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于洪海 王黎 范文玉 曲琰
(79)丁腈再生胶吸声性能及其改进的试验研究
朱建军 肖伟 王明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