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的眼外伤疾病。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而无法进行泪小管吻合术。
泪小管泪囊吻合术适用于:
1.泪小管中段或末段阻塞。
2.总泪小管阻塞。
对鼻及鼻窦情况先进行检查,手术前1~2d滴抗生素眼液。
局部浸润麻醉。进针时先沿皮肤切开线注射,后在内眦韧带上及下约10mm处注射,深达眶缘骨膜面。如同时做眶下及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则效果更佳。
手术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
1.在内眦鼻侧4~5mm,内眦韧带上方约4mm处,向下做一稍弯向颞侧之弧状纵行皮肤切口,长10~12mm。
2.用小剪向下分开切口,暴露内眦韧带,再分离薄筋膜,露出肌层。
3.在眼轮匝肌睑及眶部浅头起端之间剪断内眦韧带,此点恰在前泪嵴之上,这样不会损伤附在其上的眼轮匝肌纤维。放置扩张器。
4.沿前泪嵴,顺眼轮匝肌走向分离肌纤维,从而暴露泪隔。沿前泪嵴切开泪隔,这样才不会损伤附丽在泪隔上的眼轮匝肌隔前肌深头纤维。掀开泪隔,泪囊前壁即完全暴露。
5.将泪道探针插入泪点,探至泪小管阻塞部。持小刀紧贴探针头垂直切断泪小管,露出探针头,注意勿损伤泪小管周围组织,也不将阻塞部泪小管清除。
6.纵向切开泪囊前壁,切口一般长约4mm。若为泪小管中段阻塞,切口的部位宜在泪囊中部;若为末段或总泪小管阻塞,则切口宜稍偏鼻侧。吻合前再从纵切口的顶端向鼻侧将泪囊剪开2~3mm,使切口呈“Γ”形。
7.将泪小管及泪囊行非穿透性吻合。方法为将泪囊切开之“Γ”形瓣翻转,使其与泪小管断端之下部对端吻合,泪小管之上部则与泪囊瓣的对侧缘吻合,可用8-0尼龙线在其上及下部各间断非穿透性缝合2针。吻合处结扎有困难时,可将泪囊自泪囊窝鼻侧缘处游离,然后再结扎。
8.结扎吻合口前,先穿一细塑料管于泪道。管之两端分别由上、下泪点穿入泪小管,经泪囊、鼻泪管,最后从鼻前庭引出。
9.依次缝合泪隔、内眦韧带及皮肤。皮肤宜用丝线做皮内连续缝合。缝合毕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创面处加一小纱枕,眼垫遮盖后包扎。
1.勿损伤内眦动、静脉。此血管位于内眦角7~8mm处,手术切口时应避开此处。在注射麻醉剂、分离软组织及放置扩张器时,也应注意勿刺破或损伤血管。如发生出血,可用血管钳或电凝止血,必要时可结扎血管。
2.在剪断内眦韧带时,应注意勿损伤睑部眼轮匝肌浅头起端附丽处,可在内眦韧带横过前泪嵴处剪断韧带,此处恰在眼轮匝肌睑部及眶部浅头起端之间,这样不会损伤眼轮匝肌纤维。
3.在手术切开泪隔时,应沿前泪嵴将它切开,以免损伤附丽在泪隔上的睑部眼轮匝肌隔前肌深头纤维。该肌对保持泪囊负压、维持泪液导流起着重要作用。
4.在行泪小管泪囊吻合术的过程中,切忌将泪小管与其周围组织强行分离,也不宜将泪小管阻塞段清除。因为泪小管的壁很薄,衬以复层上皮,上皮下结缔组织富含弹力纤维,有伸展性,眼轮匝肌泪囊部(即Horner肌)呈螺旋状插于泪小管水平部上皮下结缔组织中,是不能将泪小管与其周围组织截然分开的。否则会损伤泪小管,形成疤痕,牵引扭曲泪小管,阻碍泪液的导流。
5.放置细塑料管于泪道时,一定要松紧适度,并先将上下泪点间之一段稍拉细,使呈半环状,管之下端置于鼻前庭中,这样塑料管既便于活动,又不会因置放太紧导致泪点撕开,也不会因塑料管置放太松影响眼球的活动。
6.创口应对合整齐,缝线应松紧适度,否则会造成内眦角畸形,创口愈合不佳,影响外观。
隔日换药1次,5d左右拆除皮肤缝线。塑料管留置3个月或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