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职教职工111人,兼职教师21人,其中正高职称近40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外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GF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外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百人计划、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在内的人才。[3]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建有仪器仪表领域、光学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领域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建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国家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五。[3]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独立建有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GF重点学科实验室、工业无损检测教育部工程中心、测控仪器与光电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与其他相关单位合作建有微纳器件与新材料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仪器仪表传感器与测量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重要国家级平台。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侠士,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为国家“8005工程”、“神光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高速铁路”、“核装备”等重大研究计划和重要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十余年以来,我们开创了重庆大学历史上七个“第一”:重庆大学第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个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一篇全国优博论文、第一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一个GF重点学科实验室(唯一)、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参研、唯一),在重庆大学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3]
学院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中航科技、中核集团、中煤科工、中国四联、中国长安、重庆声光电、伟岸测器以及中科院光电所、中科院微系统所、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通过共建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硕士学位授权点、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联合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合作等,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签订了大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与德国FRAUNHOFER ENAS研究所、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包晓毅团队、美国芝加哥大学潘晓川教授(IEEE Fellow、OSA Fellow、SPIE Fellow)团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王革教授(IEEE Fellow)团队等国际顶级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国FRAUNHOFER ENAS研究所的合作,被誉为“中德合作的典范”,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化办学的进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