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時期 | |||||||||||
古朝鮮 | 辰国 |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
|||||||||
前三國時代 | 三韩 | 東濊 | 沃 沮 |
漢四郡 | 高句丽 | ||||||
三國時期 | 伽倻 | 百濟 | 高句麗 | ||||||||
新羅 | |||||||||||
唐熊津、安东等府 | |||||||||||
南北國時期 | 统一 新羅 |
安东等府 | 渤海國 | ||||||||
後三國時期 | 新羅 | 後百濟 | 後高句麗 | 渤海國 | |||||||
王氏高丽 (中后期受崔氏政权、元征东行省控制) |
双城 | 东宁 | 耽罗 | ||||||||
李氏朝鲜 | |||||||||||
大韓帝國 | |||||||||||
日治時期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
|||||||||||
盟軍託管時期 | |||||||||||
大韓民國 (韩国)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鲜) |
||||||||||
*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 朝鲜文化 * 大韩民国国宝 |
|||||||||||
Portal:朝鮮 |
《三国志》卷30:“沃沮... 言语与句丽大同”,而“挹娄... 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
中国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金毓黻先生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认为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即勿吉,又分北沃沮(黑水等部)、东沃沮(白山等部),东女真当即古代东沃沮的后裔。此指东女真即曷懒甸女真,为唐以前沃沮的后裔。有人認為沃沮是濊人與肅慎的混血。
在有关女真族起源的说法中,韩国学者李丙焘和日本学者三上次男主张渤海的强制移置说。三上次男以为黑水一带诸部族是渤海武王(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末期的被征服人民,以后黑水部被强制移民到渤海南京南海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清津市,一说在咸兴)附近,随着新罗后期国势的衰微,逐渐往南迁移。如此,则在黑水部真移置于渤海南京附近以前,后来曷懒甸女真所据的地区,可说是一片无人地带。后来高丽太祖的开拓地区也是女真尚未占据的无人地带。
朝鲜历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時期 | |||||||||||
古朝鮮 | 辰国 | 檀君朝鮮 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
|||||||||
前三國時代 | 三韩 | 東濊 | 沃 沮 |
漢四郡 | 高句丽 | ||||||
三國時期 | 伽倻 | 百濟 | 高句麗 | ||||||||
新羅 | |||||||||||
唐熊津、安东等府 | |||||||||||
南北國時期 | 统一 新羅 |
安东等府 | 渤海國 | ||||||||
後三國時期 | 新羅 | 後百濟 | 後高句麗 | 渤海國 | |||||||
王氏高丽 (中后期受崔氏政权、元征东行省控制) |
双城 | 东宁 | 耽罗 | ||||||||
李氏朝鲜 | |||||||||||
大韓帝國 | |||||||||||
日治時期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
|||||||||||
盟軍託管時期 | |||||||||||
大韓民國 (韩国)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鲜) |
||||||||||
*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 朝鲜文化 * 大韩民国国宝 |
|||||||||||
Portal:朝鮮 |
小說《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荒山(即长白山)上,有无稽崖与青梗峰,无稽崖即为勿吉国的谐音,而青梗峰则为清根(大清之根)的谐音。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勿吉”的音转,意为“森林部落”,由於是满族的先祖。所以“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可译为“长白山勿吉 清根封”。
据史载,沃沮居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东宁盆地及太平岭山地,正与史书记载相符。我们若要进一步探索古沃沮人的社会演进,只有再去翻阅沃沮人生活过的土地——这部历史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