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房龙写了封信:“……我学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及其国界、各种各样的大城市及人口数量,我还学了所有大山的名称以及它们有多高、每年输出多少煤,而对于这些,我学的和忘的一样快。各个知识点都互不相干。……我代表这些可怜受害者,请求你给我们写一本有点用的新地理书,好不好?把所有的大山、大城市、大洋都画到地图上,然后只告诉我们:住在这些地方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他们从哪来,他们在做什么——把人们感兴趣的故事都写进地理书里。”十年后,房龙转过身来,说:“亲爱的,给你,这就是你要的书!”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m,1882—1944),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但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代表作包括《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等二十余部,均有相当大的影响,饮誉世界。其作品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房龙小引[3]
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地球上有人类
第二章 地理学有定义
第三章 地球有特点
第四章 地图:山高水长
第五章 地球有四季
第六章 大陆:在水一方
第七章 欧洲的发现
第八章 希腊: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纽带
第九章 意大利:海陆两栖 占尽地村
第十章 西班牙:非洲和欧洲的战场
第十一章 法国:应有尽有的国家
第十二章 比利时:一张纸 一辈子
第十三章 卢森堡:历史奇观
第十四章 瑞士:语言各异 万众一心
第十五章 德国:姗姗来迟
第十六章 奥地利:无人喝彩
第十七章 丹麦:以小胜大
第十八章 冰岛:北冰洋上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第十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仆二主
第二十章 荷兰:昔日沼泽 今日帝国
第二十一章 英国:岛小人稠
第二十二章 俄罗斯:安能辨我是亚欧
第二十三章 波兰:成也走廊 败也走廊
第二十四章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之一
第二十五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产物之二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最殷实的巴尔干国家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石油王室 一应俱全
第二十八章 匈牙利:或者说是匈牙利的残余
第二十九章 芬兰:人定胜天
第三十章 亚洲的发现
第三十一章 亚洲与世界
第三十二章 中亚高原
第三十三章 西亚高原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归属不定
第三十五章 印度:天人合一
第三十六章 南亚半岛的主人:缅甸、暹罗和马六甲第
三十七章 中国:东亚的大半岛
第三十八章 朝鲜、蒙古和中国东北:前途未卜
第三十九章 日本帝国
第四十章 菲律宾:原墨西哥的领地
第四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鸠占鹊巢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亚:造物主的养子
第四十三章 新西兰
第四十四章 太平洋群岛:不耕不织 繁衍生息
第四十五章 非洲大陆:矛盾重重 差异种种
第四十六章 美洲大陆:幸运之最
第四十七章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