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小城镇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CAD、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建筑制图、自然地理学等。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自然地理学概论(48学时)、人文地理学(32学时)、经济地理学(48学时)、城市地 理学(32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计量地理学(32学时)、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 理(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8学时)、城市经济学(3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48学时)。
示例二:人文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工业地理学 (54学时)、交通地理学(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72学时)、城市规划原理(72学时)、城市总 体规划(72学时)、修建性详细规划(54学时)、控制性详细规划(54学时)、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54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120学时),人文地理学(68学时),环境科学概论(54学时),区域分 析与区域规划(68学时),城乡规划原理(54学时),数字测图(54学时),GIS原理与应用(54 学时),遥感概论(45学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68学时)、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54学时), 土地利用规划(54学时),城乡规划与设计(72学时)、专题地图(68学时)。[3]
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 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 人才。[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为学生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地理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
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
盐城师范学院[4]、合肥学院、湖北大学、安徽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闽江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东学院、西北大学、广州大学、东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集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桂林旅游学院、集宁师范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