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机械工程学科是河南科技大学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58年洛阳工学院组建初期就成立了机械系,开始招收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5年制本科生。1965年1月学院成立半工半读部,从机制专业一年级开始试行半工半读。同年6月半工半读部改名为机械一系,分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金属学与热处理车间设备两个专业。原机制专业全部师生划归机械一系。1974年8月轴承专业短训班开班,首次招收学员43人,学制为一年半。1975年在教改中撤销系的设置,设立机制专业委员会和轴承专业委员会。1977年恢复高考后,招收机制专业4年制本科生。1978年9月学校恢复系的设置,机械工程一系复名,下设机制和轴承两个专业,轴承工艺与设备专业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专业50名。1990年机械一系更名为机械制造工程系(简称机制系),1994年又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系(简称机电系),下设机制、轴承、流体传动及控制、精密机械(方向)、机电工程、工业设计和工业工程等专业。

2002年河南科技大学成立后,以原洛阳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为主体,将机设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合并组建了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学科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博士学位招生权,2013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博士学位招生权。[4]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每年招收120余名硕士和十余名博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均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获河南省“双一流建设工程”首批特色学科立项建设(A类)。设置了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工业工程,全部一本招生。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轴承专业方向为我校特色专业方向,校友遍布整个轴承行业。[1]

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4个):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质量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二批)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机械电子工程(2011年)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职教师118人。现有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1]

研究机构

类型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实验室
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智能数控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齿轮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齿轮装备及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轴承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工业机器人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效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机器人及智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齿轮制造及其装备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先进测控系统及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市级实验室
洛阳市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运动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康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类型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实验室
河南省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智能数控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齿轮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齿轮装备及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轴承先进制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工业机器人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效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机器人及智能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齿轮制造及其装备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先进测控系统及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市级实验室
洛阳市机械设计及传动系统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运动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洛阳市康复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学院领导

学院近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教学奖励18项。[1]

国家科学技术奖:“正值(非零)分度锥综合变位曲线尺锥齿轮副”项目获1992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 长大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掘进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 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制备及应用”项目(编号F-30701-2-03)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及双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项目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省部级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年份 成果负责人
矿物粉碎技能技术及关键装备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5
高速铁路轴承防尘密封耐久性能试验台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 李济顺
盾构电液测控方法与系统集成技术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
大型镗铣床主轴轴承力学特性分析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刘春阳
风场级风力发电机组状态在线检测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李济顺
料层粉碎技术与关键装备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3 李济顺
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装备及应用 建材联合会发明一等奖 2013 马文锁
特大型双列四点接触球轴承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控制技术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王燕霜
低能耗长寿命重载转盘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 李济顺
高性能轴承工作表面多功能稀土纳米复合涂层关键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薛玉君
土压平衡盾构主轴承的研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分析方法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 李济顺
基于逆向工程和数字化设计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覆盖件开发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马伟
航天动量轮组件性能监测系统研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李济顺
盾构机系列主轴承研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薛玉君
螺旋锥齿轮的数字化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魏冰阳
高压辊磨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轴承技术平台及建设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2 邓四二
单元尺寸可调控的三维五向锥体织物微结构研究与设计制造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2 马文锁
MZL系列多分流重载立磨减速机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高性能PTFE纤维编织衬垫自润滑关节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邱明
制造装备全寿命周期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杨晓英
数控螺旋锥齿轮成型铣齿(粗切)机床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邓效忠
管式加热炉节能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韩红彪
轴承预紧力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其测试装置的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王燕霜
数字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研发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颉潭成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断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夏新涛
螺旋锥齿轮超声震动研磨复合加工的关键理论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魏冰阳
高精度薄壁轴承的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齿轮先进啮合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邓效忠
基于先进制造准柔性生产线性数控单元系统的研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颉潭成
卫星动量轮用高精度、长寿命轴承组件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
航空润滑油弹流流变特性测试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王燕霜
数控内齿轮成型磨齿机的开发与中试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 邓效忠
基于芯辊运动参数的套圈冷展扩优化工艺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 李华
提高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寿命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8
用于凸度滚动超精辊加工的数字靠模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李济顺
虚拟原型逼真设计模型关键技术与支撑系统应用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商建东
基于超声空化效应的表面纳米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8 薛玉君
轴承滚动体及铆钉缺失在线检测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邓四二
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大型矿井提升装备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面向对象的智能化钣金CAPP的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 等奖 2007 颉潭成
新齿制低噪声准双曲面齿轮的开发与中试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 邓效忠
小口径家用热量表及管理系统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6 李济顺
新型环保汽车空调器关键轴承及相关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轴承降噪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新型动平衡机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马伟
河南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系列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商建东
冷轧花键轴滚轮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机仿真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 崔凤奎
轨行门架式液压凿岩台车 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4
螺旋锥齿轮数值仿真及其高重合度设计理论及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 魏冰阳
螺旋锥齿轮设计、分析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 魏冰阳
深沟球轴承降噪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

专业介绍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 获奖年份 成果负责人
矿物粉碎技能技术及关键装备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5
高速铁路轴承防尘密封耐久性能试验台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 李济顺
盾构电液测控方法与系统集成技术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5
大型镗铣床主轴轴承力学特性分析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刘春阳
风场级风力发电机组状态在线检测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5 李济顺
料层粉碎技术与关键装备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3 李济顺
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控制、装备及应用 建材联合会发明一等奖 2013 马文锁
特大型双列四点接触球轴承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控制技术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王燕霜
低能耗长寿命重载转盘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 李济顺
高性能轴承工作表面多功能稀土纳米复合涂层关键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薛玉君
土压平衡盾构主轴承的研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精度分析方法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 李济顺
基于逆向工程和数字化设计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覆盖件开发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马伟
航天动量轮组件性能监测系统研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李济顺
盾构机系列主轴承研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薛玉君
螺旋锥齿轮的数字化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魏冰阳
高压辊磨工艺及装备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
轴承技术平台及建设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2 邓四二
单元尺寸可调控的三维五向锥体织物微结构研究与设计制造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2 马文锁
MZL系列多分流重载立磨减速机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高性能PTFE纤维编织衬垫自润滑关节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邱明
制造装备全寿命周期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 杨晓英
数控螺旋锥齿轮成型铣齿(粗切)机床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邓效忠
管式加热炉节能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韩红彪
轴承预紧力确定方法的研究及其测试装置的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王燕霜
数字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研发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颉潭成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乏信息推断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夏新涛
螺旋锥齿轮超声震动研磨复合加工的关键理论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1 魏冰阳
高精度薄壁轴承的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齿轮先进啮合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邓效忠
基于先进制造准柔性生产线性数控单元系统的研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0 颉潭成
卫星动量轮用高精度、长寿命轴承组件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
航空润滑油弹流流变特性测试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 王燕霜
数控内齿轮成型磨齿机的开发与中试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 邓效忠
基于芯辊运动参数的套圈冷展扩优化工艺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 李华
提高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寿命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8
用于凸度滚动超精辊加工的数字靠模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李济顺
虚拟原型逼真设计模型关键技术与支撑系统应用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 商建东
基于超声空化效应的表面纳米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8 薛玉君
轴承滚动体及铆钉缺失在线检测系统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邓四二
基于虚拟设计制造技术的大型矿井提升装备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
面向对象的智能化钣金CAPP的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 等奖 2007 颉潭成
新齿制低噪声准双曲面齿轮的开发与中试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 邓效忠
小口径家用热量表及管理系统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6 李济顺
新型环保汽车空调器关键轴承及相关技术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轴承降噪研究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新型动平衡机开发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马伟
河南科技大学校园“一卡通”系列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5 商建东
冷轧花键轴滚轮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机仿真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 崔凤奎
轨行门架式液压凿岩台车 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4
螺旋锥齿轮数值仿真及其高重合度设计理论及技术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 魏冰阳
螺旋锥齿轮设计、分析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 魏冰阳
深沟球轴承降噪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程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

挂靠社团

职务[3] 姓名 分管工作
院长 韩建海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院人事、财务工作等。联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院党委书记 王红乾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学院教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代会与工会工作等。联系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实验中心。
副院长兼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 魏冰阳 分管学院实验教学及相关工作;主持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作。联系机械设计系、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副院长 薛玉君 分管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联系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实验中心。
副院长 邱明 分管学院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联系轴承设计与制造系、轴承实验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
副院长 仲志丹 分管学院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联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电液技术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副院长 康春花 分管学院日常行政管理、实验室建设及资产管理、对外教育培训、社会服务和创收等工作。主管学院办公室,联系工程图学教研室。
党委副书记 李莲 分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主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

知名校友

职务[3] 姓名 分管工作
院长 韩建海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院人事、财务工作等。联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院党委书记 王红乾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学院教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代会与工会工作等。联系工业工程系、工业工程实验中心。
副院长兼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 魏冰阳 分管学院实验教学及相关工作;主持齿轮制造及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作。联系机械设计系、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副院长 薛玉君 分管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联系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实验中心。
副院长 邱明 分管学院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联系轴承设计与制造系、轴承实验中心(中国轴承陈列馆)。
副院长 仲志丹 分管学院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联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机电液技术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副院长 康春花 分管学院日常行政管理、实验室建设及资产管理、对外教育培训、社会服务和创收等工作。主管学院办公室,联系工程图学教研室。
党委副书记 李莲 分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主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

学校地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下设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轴承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中设计、制造、管理、营销及开发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机械系统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机械的设计、制造、控制以及机电设备的生产、科研、设计与技术开发及组织管理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该专业是机械学、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应用专业,下设机电控制和液压传动与控制二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既熟悉机械又精通电子与电控技术的机电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汽车、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从事机电液设备和控制方面的科研、设计、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该专业主要培养信息检测工程领域中有关信息处理、微机测控、智能仪器、虚拟仪器及传感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光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微机接口技术、精密仪器设计基础、智能化仪器设计、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及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等工作。

工业工程

该专业是综合机械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复合型学科,主要培养既能从事现代制造工程系统的设计,又能进行决策、规划、实施、评价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机械设计、工程经济学、运筹学、质量工程学、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学生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及院校从事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科技开发、运营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