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成立商科;
1999年,组建河南大学管理学院;
2005年,整合相关学科,升级为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5年,更名为河南大学商学院;
2018年,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同时获批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2019年,中国软科正式发布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在工商管理学科方面,河南省内共河南大学商学院、郑州大学商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三家高校商学院上榜,其中我校排名全省第一[1];
河南大学商科的发展可追溯到1927年设立的经济系,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罗章龙、关梦觉、王毅斋、周守正等曾在此执教。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历经财金系、经贸管理学院等阶段,1999年组建管理学院,2002年规范为工商管理学院,2015年5月更名为商学院。学院有在校本科生2600多人,研究生500多人,教职工108人。
学院学科涵盖经济、管理类四个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现有七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资产评估、物流工程等专业学位点;有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学院教职工中,教授19人、副教授5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4人;中国注册会计师7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培养对象7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另外有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等兼职教授57人。学院教职工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在育人方面,学院学科体系健全,人才培养层次多样,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学院树立了“育人是根本、学生是主体、质量是生命”的育人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实现从专业水平提高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转变;学院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全球性竞争挑战和网络经济环境的优秀人才。
我院科研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科研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院拥有河南大学现代物流研究院和工商管理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应急管理研究所等三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以及会计研究所、营销管理研究中心、豫商研究中心、企业研究中心、案例研究中心、资本运营研究中心、财务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财政研究所等院级研究机构。5年来,学院教职员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16项,获得省部级课题和重大横向社会服务项目60余项,对一些重要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跨学科综合探讨和纵深开拓,把科研工作推进到一个更为精、专、实的境界 。
在合作交流上,我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5年来,我院邀请了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先后承办了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会、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中原现代物流高峰论坛、中原经济区管理创新峰会等全国性大型会议。与此同时,学院聘请学科评议组成员、省校特聘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我院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一流的办公设施和条件。一幢7200多平方米的办公、教学大楼;图书资料中心现有经济、管理类书籍万余册,国内外专业报刊、杂志380多种;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有电子阅览室、现代营销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现代物流实验实训中心正在筹建之中,这均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平台。
学院全面贯彻执行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质量为先准则,树立创新型学院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学位教育为主导、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为两翼,以精干的教职员工队伍、先进的设施和科学的管理为支撑,探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新路。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引领,集中精力做好学科攻坚、立体人才建设、人才培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创新型研究学院建设保障等“五大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育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办学实力,突出办学特色,使商学院成为管理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创新人才,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大学振兴的过程中实现商学院的价值。